第18部分(第2/4 頁)
得周圍那些讀書人心驚肉跳,徐鉉知識淵博用詞精妙邏輯嚴密,大家根本不曉得如何應付。
這位押伴官當然也聽不懂,所以整個過程中他只做兩件事,就是微笑加點頭:對,徐騎省說得對,我沒有意見!
第一天徐鉉還鬥志旺盛,再而衰,三而竭,後來累得快吐血了,那位仁兄依然微笑點頭,此刻徐鉉才回過神來:這一次首戰失敗,情形不妙啊!
到汴梁之後見到太祖,徐鉉按照提前草擬好的腹稿,開門見山指出:大宋天子師出無名!接著開始論證自己的觀點,說李煜才華橫溢天生奇才,精通佛理仁厚愛物,以禮儀教化臣民,而且愛好和平,再加上多才多藝,簡直是完美的人……這番誇獎太過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份悼詞。
趙匡胤早聽說李煜有才,就說那你把李煜的得意詩句給我念兩句,徐鉉吟出兩句:“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趙匡胤呵呵笑笑,說沒什麼嘛,窮酸讀書人的風格。徐鉉此來,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也略帶挑釁地說:“願聞陛下有何好詩?”
趙匡胤隨即吟出自己早年的一首詩來:“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流星趕卻月。”這首詩雖然粗糙,但是意境雄渾,頗有天子之氣,徐鉉不由暗自佩服。
第七章 春花秋月之七宗罪(12)
但是此行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所以,話題又回到了戰事上,徐鉉神態激昂指責太祖,說李煜以小事大,從來沒有不恭敬之處,李煜如地,陛下如天,李煜如子,陛下如父,天可以蓋地,父可以庇子,為何要兵戎相見?
趙匡胤讀書不多,但是江湖經驗豐富,立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駁說:“你講得很好,很到位,我和李煜之間確實是父子關係。既然是父子,大家就應該在一家,為何還要在兩處吃飯?”
徐鉉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應對。
不過他的勇氣還在,臨出發前,李煜說你要是到宋朝出使,我就暫時讓朱令贇不要發兵,免得大宋說咱們沒有誠意,一邊談判一邊出兵,危及你的安全。徐鉉大義凜然說:“沒關係,正常準備打仗,我此行並沒有打算活著回來!”
所以徐鉉不依不饒,繼續纏著趙匡胤單挑,說李煜身體欠安所以不能覲見,這不足以作為你出兵的理由!趙匡胤心裡認準了一條真理——統一才是硬道理,說什麼都沒用。
他覺得跟這個倔強的讀書人辯論也沒用,有點生氣了:搞什麼搞,說個不停,完全不理會人家的感受!遂沉下臉色按劍而起,呵斥說:“別說了!江南國主什麼罪?他沒有罪!只不過一姓天下,我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看到這個大老粗說出了實話,徐鉉知道此行必然無果,只得和周惟簡草草歸去……
談判破裂後,李煜手裡還有三個人可以用——盧絳、劉澄和朱令贇,前者正在堅守秦淮水柵,脫不開身,只好讓劉澄帶兵去潤州防守吳越錢俶,出發前照例賜宴,李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飽含感情地把最後的希望寄託在劉澄身上。
劉澄當時也很感動,流著淚說,一定不辜負陛下的信任,以死效忠,堅守潤州!
感動歸感動,但感動不是金錢,劉澄回去後,立刻收拾家裡的金銀財寶,一車一車運往潤州,他打定主意要帶著財寶投降了,對外則宣稱:我要把皇帝賞賜的財寶運到前線,賞賜給將士們。
到了潤州之後,他拖延時間拒不作戰,沒辦法,李煜只好急召盧絳率八千兵馬增援潤州。劉澄看盧絳來了,準備了大量財寶賄賂他,想要他一起投降宋軍,盧絳看到潤州無望,索性將賄賂賞賜給將士,帶兵趕往金陵。
劉澄隨後投降。李煜聞訊,誅殺其全家眷屬。盧絳趕到金陵城外時,看到漫山遍野的宋軍,頓感迴天乏力,只好轉戰山林,打起了游擊戰。
只剩最後一個朱令贇了!他的運氣也不好,辛苦策劃的火攻,沒料到風向改變反噬己身,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剎那間灰飛煙滅沒了蹤影,朱令贇投江自盡。李煜最後的希望破滅了,破城已成定局!
曹彬派人通知李煜:我們將在本月二十七日攻城,何去何從你自己選擇。李煜回話說:“我準備派長子仲寓到汴梁去請降,不要著急。”曹彬在城外等了好幾天也不見仲寓出行,再次傳話:“令郎也不要千里迢迢到汴梁去了,只要屈尊出城到本帥帳下來,我們就停止攻城。”
李煜又以仲寓行裝沒有準備好為由推辭,說二十七日才可以成行。
這樣婆婆媽媽拖延時間,把曹彬惹怒了,發出最後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