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頁)
況不少。過去生活清苦的作家,如今靠著暢銷書便翻身了。
榮獲“茅盾文學獎”的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首版於1993年;到2001年上半年,已累計印行94萬冊。陳忠實所得的版稅已達200萬元。21世紀初,《白鹿原》還在以每年5萬冊的數量加印。
四川作家阿來的小說《塵埃落定》出版於1998年,2001年獲“茅盾文學獎”,目前,各種版本累計印數已達32萬冊,作者僅版稅一項就收入70萬元。加上圖書的海外版權和電視版權(阿來以15萬美元賣出《塵埃落定》的英文版權),阿來的收入已超過200萬元。
文化獎
文化獎的獎金每屆皆不固定,中國作家協會設立的茅盾文學獎,5年一次,只獎優秀長篇小說。第一、二屆為2000元,第三屆為5000元,第四屆為10000元。新設的魯迅文學獎為2000元;兒童文學獎是3000元,少數民族文學獎是1000元至3000元。作家獲此類獎,更為看重的是名譽和榮耀,而非獎金。80 年代所評的國家級各類文學獎,獎金則更少,一般只有1000元。而一些刊物所設的大獎,其獎金倒比政府獎高得多了。比如,雲南《大家》雜誌設10萬元紅河大獎,遼寧“布老虎”文化有限公司以100萬元懸賞現代城市愛情故事的長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當代》也從2000年開始,每年以10萬元獎金設立了“文學拉力賽”,第一年獲獎的是王蒙的長篇小說《狂歡的季節》。從2001年起,《當代》又增設了3萬元的中篇小說獎和1萬元的短篇小說獎。 (以上根據近幾年報刊資料)
改革開放開始調整工資
至於工人階級,到1971年只有三級工以下及相似最低工資的人員,少數才調整一級工資。絕大多數職工的工資處於十幾年長期凍結狀態。中國的經濟生產力停滯了十幾年,落後於世界各國幾十年。這種歷史的大倒退,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嚴重。1979年根據國務院檔案,全國中下等級別的幹部連續調了兩級工資;但是副教授以上的知識分子,只有個別升級。
1982年全國教職工調整工資。以清華大學為例,普遍晉升了一級工資。1960年前大學本科畢業並參加工作、工資相當行政20級及其以下的,都晉升兩級工資,由月薪62元升為78元,有少數從助教升任講師。1966年前大學本科畢業生並參加工作、工資相當行政21級及其以下的青壯年教師(職稱都還是助教),也晉升了兩級工資,由月薪56元升為69元。
(注:1982年人民幣1元合今元。)
1985年,學校遵照國家有關工資改革的檔案規定,執行“結構工資制”。工資結構分為:(1)基礎工資、(2)職務工資、(3)工齡工資三部分。每月基礎工資加職務工資,教授為160—280元(原工資超過此數的保留),副教授為122—160元,講師為97—131元,助教76—113元。工齡津貼為每年工齡元。全校教職員,人均月增資元,平均工資為元。(注:1985年人民幣1元合今元。)
從1986年10月起,在教育、科研、衛生等部門施行了“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重點評定大學教授、副教授、講師,科研單位的研究員、副研究員,技術部門的高階工程師、醫院的主任醫師等高階、中級職務,相應地提高工資。根據勞動人事部勞人薪(1986)96號檔案精神:“重點解決專業技術人員中的工資問題,適當解決1985年工資改革中部分工作人員存在的突出問題”,清華大學教職工中有3000餘人調整了工資;根據國家有關檔案精神,學校決定並報國家教委批准,對在完成學校各項任務中有顯著成績的17名教職工,自1986年12月起每人晉升一級工資。
1988年,根據上級關於解決部分中年專業技術人員工資問題精神,清華大學有1 407名中年專業技術人員(重點是擔任中級技術職務的人員)提高了一級工資。與此同時,學校自籌資金,以浮動工資形式,適當調整了部分行政人員和工人的工資。職工中浮動升級的789人。
1989年,普遍增加工人收入,經過技術考試或考核,晉升浮動工資。
1990年,根據國發'1989'82號檔案批轉的《1989年調整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實施方案》,清華大學在職人員除每人普調一級工資之外,有6500人升了第二級工資,803名退(離)休人員全部調了一級工資。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