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月27日,###代電:各校教授電請調整公教人員待遇並增加學術研究補助費為金圓券100元。行政院1948年10月11日指令均應從緩議。同日,北平《益世報》訊息:北大講師、教員、助教聯合會也發表《停教宣言》:“幣制改革以來,物價上漲10倍。而我們的薪給被凍結著,……我們和我們的眷屬為飢寒所迫,不得日只好自10月28日起,忍痛停教5天,進行借貸,以維持生計,謹此宣言。”
11月1日,北京大學沙灘四院的自費和半公費學生致校長函:“四院冷清清的整個在飢餓中,一天每人吃到3/10兩油,一餐每人吃三塊絲糕以及十幾塊苦味的蘿蔔。下月預算說:除2/3袋麵粉(30斤)外,還要40多金圓券。麵粉何日運來還遙遙無期,至於40多金圓券,那也更不是我們所能負擔的。我們吃不飽飯,不能安心上課。萬不得已,請校長立即解決我們的困難。我們的要求是:(一)給我們特種救濟金,與全公費待遇相同。(二)特種救濟金###未答覆前,請學校暫墊。”
11月21日,北大講師教員助教聯合會致胡適函:“同人們真已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請校長向政府據理力爭,從11月份起按實際物價指數發薪,以維持低到無可再低的生活。還請求學校設法立即每人借薪一月,分期扣還,幫助我們渡過難關。”
11月22日,胡適為職員生活問題致函###,提出:教職工役等自改行金圓券後,物價又覆上漲,員工實感不支,請設法予以調整。
這時,解放軍已重重包圍文化古城北平市區,國民黨政府妄圖將一些知名教授學者送至南京。12月11日,###長陳雪屏自南京給北大秘書長鄭天挺發來電報,囑立即組織第一項名單所列各院校有地位之教授、中研院院士、各院校館行政負責人先走(去南京)。其中特別提出:“適師及師母必須先行,無論空軍專機或航機先到,立即動身。”其餘“一俟場可著陸,即派機來迎。”“大抵每機可坐40人,擬用四機分兩批”,何人先走,“排定次序,秘密通知,立即出發。”
12月14日,北大校長鬍適給湯用彤教授、鄭天挺秘書長留下便條:“今日及今午連線政府幾個電報,要我即南去。我就毫無準備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託你們幾位同事維持。”15日,胡適離北平飛抵南京,同機有清華大學陳寅恪教授一家。
北大師生員工在飢餓煎熬中盼望著北平的解放。
金圓券在清華大學
1948年12月下旬,位於北平西郊的清華園成了“三不管”地帶。國民黨政府以金圓券發放的教職員薪水,到12月份為止。一般教授們領取了金圓券1000元左右,但是迅速貶值。
清華大學教授浦江清日記12月16日記錄:“海甸、成府(注:即在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之間及周圍地區,中關村一帶)交通如常。國軍撤、###來,都無擾亂。商店漸開門,東西很貴。###所用長城銀行的紙幣出現了。”真是一份寶貴的史料。
這時候偶爾能買菜也很昂貴,12月22日的物價又漲到:肉60元(金圓券)一斤,雞蛋10元一隻,青菜4元一斤,凍豆腐4元一塊,金圓券發了沒幾天就花光了。浦江清的日記中寫道:“不知###何時把北平攻下,方始得到安定。……不知人民政府何時來接收清華,使我們能夠拿到薪水。這些問題盤旋在我們的腦子裡。”
這時浦江清記載了臨近的燕京大學林庚教授來談“述燕大近況,並慰問清華朋友。”
燕京大學緊挨著清華大學西邊,就是後來“新北大”遷居的校址。據林庚教授談“燕大昨日(12月20日)下午請###十三師團政治部主任劉道生講演。謂共方企圖組織人民共和國,並非蘇維埃制度。說話也毫不像一般人所想共產黨員口吻。共方政策已變,適合國情,所要打倒者惟蔣政權及四大豪門。保護文化機關、公教人員、工農商各界。”
12月24日的清華大學教授會上透過議案,建議學校聯合講助教會、學生會、職員會、工警會等組織本校同人應變生活維持委員會,由教授會推出兩名代表。
到12月28日,肉價還是金圓券60餘元,紙菸40元20支,花生米漲到50多元一斤,浦江清“捨不得買”,跑了多家,只買了些黃豆(18元一斤)、黑豆(20元一斤)。
位於城內沙灘的北京大學仍在上課,北大同人得到了透支三個月薪水以應變,而且年內所應發的一部分實物分配如布、糖等,城裡的公教人員都已領到。但是,“清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