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4 頁)
們代表小州的利益。小州代表堅持認為大州地意圖就是要吞噬小州。因此他們揚言寧肯投靠外國也決不亡於大州。
大州代表也不讓步甚至連劍與火、絞刑架之類的話都說出來了。反正以民主的名義殺人也是早期民主的典型特色。某些新的主義在誕生之初都伴隨著大量殺戮敵人只有等主義走向成熟掌握了優勢之後才會更加人性化。可以接受。
幸虧這時康柏等共和黨人出來調停加上代表中等邦可以不偏不倚的康涅狄格代表奧立維…艾爾斯沃斯等人。在他們的聯合斡旋之下制憲會議於八月達成妥協:眾議院實行國內法原則按人口比例分配席位照顧大州;參議院實行國際法原則不論大小每州一席(後改為兩席)照顧小州尤其是特拉華和羅德島。
如同歷史上一樣。這次妥協後來被美國憲法學家稱為“偉大的妥協”。這倒不光是因為它幫助制憲會議走出了僵局而且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民主原則與共和原則共存地成功範例。眾議院民主參議院共和兩大原則共存於國會豈非一種比單一共和制度更高境界的共和。其實妥協是一種政治美德因為只有妥協才能實現共和。至少它也是走出困境的一種方法。
這個最大的難點一解決憲法的出爐順理成章。
和歷史上稍微有點不同的是這次因為傑弗遜和康柏的在場《權利法案》中關於公民權之類的內容也被寫入了憲法這樣就不必等憲法剛剛生效就馬上透過修正案對他進行修正了。它的增加實際上也和各方利益不衝突因為此前各州自己的憲法也都有權利法案地中的內容現在全國憲法上再出現只是確認一下罷了。
一七七九年八月底《憲法草案》在表決的時候以四十三票對三票正式獲得透過。之所以投票的人沒有當初參加會議的人數多
為有些人沒有投票權而有些人則乾脆在討論過程滿而中途退場決定抵制這次制憲會議。
九月一日憲法正式簽字第一個簽字的。是制憲會議主席富蘭克林然後其他代表一一跟上。不過多了一個聯合州總算比歷史上才四十人簽字的憲法要好了不少。
憲法雖然出爐了但憲法得到各州透過卻還需要時間。
只是隨著憲法關於選舉總統的事情一敲定美國第一任總統的選舉熱立刻開始。
如果是真實的歷史上。因為華盛頓在獨立戰爭中的影響力無可比擬人們幾乎是眾口一致地要求選舉華盛頓為總統。他其實在還沒選舉的時候就已經做穩了總統寶座基本沒有多少“競選”的氛圍。
不過現在富蘭克林、傑弗遜和華盛頓等人名望都差不多。尤其是富蘭克林因為最近連續兩次在代表性的美英和平協議、各國友好協議還有憲法上代表美國簽字他的聲望比歷史上還高了許多。
在憲法出爐後傑弗遜再次和康柏進行了短暫的接觸。
“約克。你準備競選第一任總統嗎?”傑弗遜他問事情還是一如既往地直接。
康柏也適應這樣地直接詢問了馬上就回答:
“不!我還年青。我可不想這麼早被總統這個位置束縛住手腳。”
這樣的回答方式讓傑弗遜大感意外臉上更是哭笑不得:
“哪有這麼說的約克擔任總統是榮譽和責任又哪裡有束縛手腳這樣的說法。”
“怎麼會沒有?托馬斯我問你我要是競選上了總統。可以擔任幾年?”
“任期是四年呀!”
“不我的意思是我可以連續擔任幾年?最多擔任幾年?”
“這個……”
傑弗遜不明白康柏這樣問的深意能擔任總統不就行了嗎。
“呵呵!托馬斯要是我擔任了八年總統然後競選不上了那你說我以卸任總統的身份。還適合去擔任其他政治性職務嗎?如果我還擔任著共和黨的主席恐怕最不安心地就是現任總統了。共和黨的總統會擔心我奪權其他黨的總統會擔心我反對。但要是讓我不再出來活動安安靜靜地待在家裡養老那還不是要悶死我我可做不到。”康柏笑著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這也是他不想馬上參加選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民主選舉的情況下人民總有厭倦自己君主的時候自己決不可能永遠當人總統。而現在也不是後世那種美國有那麼多公益事業和國際事務可以讓卸任總統協調。就算這樣。大家看看後世美國其中一位年紀不大的卸任總統幫自己夫人競選由此產生的不利影響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對影響力巨大的卸任總統還是很忌憚的。至少當初黨內地主要反對者就是反對那位相對年青的卸任總統干預選舉太多。歷史上不是沒有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