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將,連陳嘉也多處受傷:二是接連打了三場惡仗,將士體力透支,需要休整:三是兵員彈藥損耗嚴重,多次向潘鼎新請求補充,卻得不到足夠的配備;四是船頭失守之後,中路正對著法軍主力,壓力陡然加重。
儘管朝廷已同意桂軍擴編為十八營九千人,毅新軍十營由蘇元春統領,鎮南軍八營由陳嘉分統,並調集各省軍火物資源源不斷運往龍州。然而憑祥、龍州經多次募兵,兵源已近枯竭,需要從內地招募,水路運輸也需人力拉縴逆水而行,往返一趟花半個多月,從龍州運到前線又需十餘天,李秉衡發動沿途各府縣幾萬百姓搶運物資,仍難保證前線需要。有限的兵員物資運到前線後,各軍之間要統籌分配,桂軍近萬人馬每天需要上百擔糧食,陣亡和受傷後送計程車兵得不到及時補充,武器彈藥嚴重不足,一旦法軍發動新的攻擊,中路防線將難以固守。
蘇元春想想不是辦法,吩咐董喬“你到倉庫提幾件繳獲的洋酒罐頭,同我到諒山一趟。”趕到諒山,遇著王德榜陰黑著臉從帥部出來,嘴裡還在不乾不淨地罵著媽拉巴子。
蘇元春拱手問候:“朗青兄別來無恙。”
“嗯,無恙無恙,”王德榜自恃湘軍老將,對潘鼎新成見極大,潘鼎新見王德榜不買他的帳,也處處刁難,不時添油加醋地向朝廷打小報告,二人之間矛盾很深。他看著幾匹馬背馱著的洋酒罐頭,譏諷道:“蘇軍門又來送禮?”
蘇元春知道他又受了潘鼎新的氣,只得點頭道:“辦點事,順便捎幾件戰利品,讓諒山的弟兄們嚐嚐鮮。朗青兄喜歡,明天讓親兵送幾件過去?”
王德榜鼻子裡哼一聲:“喝不慣那東西,馬尿似的,還是自釀的米酒好喝。”
蘇元春立即意識到自己說了錯話,出關以來定邊軍還沒有與法軍正面交鋒,平白無故給人家送戰利品,不是諷刺他們只配打邊鼓唱配角嗎?
王德榜見蘇元春面露尷尬,自覺過份,便放緩了口氣:“嚐嚐也好,明天我派親兵過去討幾瓶。”
蘇元春見他給臉,忙說:“還是元春送幾件過去。”
王德榜把他拉過一邊:“蘇軍門是來伸手的吧?桂軍打了幾場硬仗,多給你們我沒意見。方友升憑什麼分得最多?就憑他是老潘的嫡系,我們湘系部隊都是小婆仔!”
蘇元春道:“山高路遠,運輸不便,大家都困難啊!”
王德榜本想挑起蘇元春對潘鼎新的不滿,見他不但不附和,還為潘鼎新說好話,覺得話不投機,便拱手道:“大家都困難,自己克服吧。蘇軍門,老王還有事,失陪了!”
“朗青兄好走!”蘇元春目送他走遠,默默進了營門。
潘鼎新聽說蘇元春來到,迎出帳外:“蘇軍門辛苦了。本部院正打算到谷松看你,倒是你先來了。走,到帳裡喝茶。”
二人進帳坐定,潘鼎新又說:“聽說過幾天從龍州送來一千名新勇和一批軍火,王德榜吵著要人要槍彈,我推說僧多粥少,需要統籌分配,沒給他。其實我早就打算將這些新勇全部補充桂軍,武器彈藥也多給你們一些。中路壓力大啊!”
“謝琴帥!法軍正在策劃新的進攻,雖然他們人數稍少,但武器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一人可當我軍五、六人。元春認為,應該尋找戰機主動出擊,打亂敵人部署。”
潘鼎新道:“我軍雖有小勝,總體上仍處於劣勢,只宜以靜待動。不敗即為勝,無過便是功,打了敗仗自然不佳,可打贏了也不見得是好事,李中堂久歷洋務,摸透了洋人脾氣:越是敗績,他們越要添兵再戰。法國正與列強在海外爭地,也有不少糾葛,急於結束戰爭。上面的人站得高,看的也遠,眼下朝廷正與法國議和,我們不能再給朝廷添亂了。”
蘇元春默默無語。李鴻章負責辦理洋務,他的想法自然有他的道理,可是當武將的誰不想打大仗奪全勝,為國家建功立業?法軍經過兩個月的休整和部署,防線十分穩固,已經錯過了反攻的最佳時機。這是潘鼎新決策上的失誤,但他是主帥,自己只是他手下的一軍統領,這些話怎麼說得出口呢?
潘鼎新又說:“宣光失守後,滇軍正在組織反攻,朝廷也要我們策應西線作戰。如果不作出策應西線的姿態,對朝廷難以交代。但又不能草率從事,本部院以為,常以小股部隊騷擾敵軍,也算主動出擊,使敵人不得安寧也就是了。”
蘇元春想起老將馮子材新募入越的十八營萃軍,建議道:“馮子材的萃軍是不是可以調近一些,中路有事也便於救援。”
潘鼎新連連搖頭:“萃軍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