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姑、我姐都嫁在那一帶,她們對我有恩。就算是我為家鄉盡點力、報答父老鄉親吧!”
“那……我就代家鄉父老先謝謝你了。”
蘇元春又說:“你幾次想回家我都不放,現在家鄉修水利需要你,回去吧。有件私事也需要你幫忙,去年朝廷恩准我為生母黃氏建坊,我脫不開身,只好有勞大哥了。”
“能為一品命婦建牌坊,我是求之不得呀,這事你放心好了。你和元璋大哥兩位實授的提督,還有元瑞這個記名提督,一門三提督啊,莫說在永安,全廣西恐怕沒有第二家。你家老屋風水不錯,不能總是丟著,早就該修一修了。又不是沒有錢,建一幢帥府怎麼樣?我來給你督工。”
第五十九章 父老鄉親(2)
一門三提督!蘇元春無形中又戴上一頂高帽:“大哥說的是,為先母建好牌坊後,煩大哥為兄弟籌劃——就依大哥的,叫‘帥府’吧。畢竟是家族的事情,大頭由我來出,元璋大哥出一點,元瑞也出一點,改天我給他們寫信。”
蘇元春赴邊以後,朝廷命蘇元璋接防湖南永州,蘇元瑞則於中法戰爭結束後擢為記名提督,調任貴州威寧鎮總兵官。
莫寓道動情地看著蘇元春:“好兄弟,我真想留下來幫你,近兩千裡邊防,以後要修那麼多炮臺碉臺。陳嘉傷成這樣,馬盛治、藍本財他們又沒有做工程的經驗……”
蘇元春每次去龍州都到藥局探望陳嘉,見他身體狀況一天比一天差,心情十分沉重。他沉默了一陣,拿過剛收到的朝廷電諭遞給莫寓道,一面觀察他的表情。
“好你個蘇老二,”莫寓道淡淡一笑,把電諭放回茶几上,不以為然地說,“老太婆太小氣,才給個從九品!你也不夠兄弟,怎麼不保舉大哥我做正一品呢?”
憑莫寓道的才幹,當個知府道臺綽綽有餘,可是他不想幹,在鄉間當個小財主,含飴弄孫衣食無憂,他已經知足了。古書上把這類澹泊明志的人物稱為隱士,遇明君則出仕,逢亂世則隱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明知道莫寓道在開玩笑,蘇元春還是想解釋:“因為不是戰功,所以品級……”
“不是還可以捐官報效嗎?沒錢跟我說呀!不用槍林彈雨出生入死,也不用懸發錐股寒窗苦讀,有錢就能買官當,出大錢當大官,出小錢當小官,多爽!”
蘇元春不想聽這些憤世之言,報效捐官都是朝廷慣例,他不敢妄加評論,換了個話題:“大哥打算何時動身?”
莫寓道淡淡一笑:“如果熙帥放人,我想過兩天就走。”
“我怎麼敢同家鄉父老搶人呢?”蘇元春也笑了,“不過那位能繪圖的蘇丕顯得給我留下。南關設防圖畫好了嗎?”
“畫好了,”莫寓道拿出兩卷畫軸在書桌上攤開,“共畫了兩幅,一幅是剛修復的南關圖,另一幅根據你的設想,加上了尚未修築的四座炮臺,以後到上面討錢也好說話。”
第二幅彩圖的右輔左弼兩山四座炮臺上,甚至連八字還沒有一撇的開花洋炮都畫上了,居高臨下威鎮八方。蘇元春感激地說:“大哥,你想得真周到。”
莫寓道收起圖紙,久久地看著蘇元春。蘇元春被他看得很不自在:“大哥你怎麼了?怎麼這樣看人?”
“你高高在上,下面有些事可能不知道,作為兄弟,臨走前我得提醒你。你下面的人也是良莠不齊,有的貪有的懶,有的只盯著你的錢袋,有的還會打著你的旗號為自己謀利;遣勇留邊也是有利有弊,弄不好也會給你惹事。我知道你一心想修好邊境防線,可是並非所有的人都跟你想的一樣。”
莫寓道沉吟片刻,又問:“修南關花了三萬多兩,據我所知,張之洞許諾的十萬兩工程款迄今為止一兩也沒有撥到。再看看你辦了多少事:修復了鎮南關,鎮關炮臺、連城兵營和龍州城垣已經動工,一些卡隘還修了石壘,昨天又承諾為在邊境安家的兵勇每人發五兩聘禮,遷來邊境的家庭由公家出錢送地送房送柴米油鹽。實話告訴我,這些銀子從哪裡來?在哪個項上開支?”
“這算什麼?北方邊境屯田軍墾,花錢更多。”蘇元春避開他的眼光,答非所問。
莫寓道緊追不捨:“別答非所問,告訴我,你哪來那麼多錢?”
蘇元春心裡一怔:“大哥聽到了什麼?”
“用不著聽別人說什麼,只要長著腦袋,就能猜得出你蘇大帥不是私開銀礦,就是挪用底餉。”
湘軍舊制,兵勇發餉時只按實際需要發給部分餉銀,餘下的則記錄在冊統一保管,稱為“底餉”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