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青州之鵬第81節神醫神術(第2/3 頁)
會理會張遼抱怨。只見他隨手取了一片銅片在顱骨上的空洞比了比之後,便拿起小銅錘像個銅匠一般將那片銅片用細小銅釘訂在了傷者的腦袋上。見此情形,張遼忽然恍然大悟道,“吾想起來了。以前在幷州的時候,匈奴人也用銅片訂腦袋。不過他們是把人綁起來灌了酒之後開腦袋。這傢伙被餵了很多酒?睡那麼死?”
“老夫不會讓人硬挨。這孩子事先喝了麻沸散,老夫為他開刀的時候,不會覺得痛。”華佗說罷,仔細觀察了一番自己的傑作,然後開始著手為患者上藥包紮。事實上,華佗的手術確實堪稱傑作。據說自打人類開始互毆砸破腦袋起,鑽孔手術就誕生了。從非洲大草原到南美的熱帶雨林,從地中海的庭院到古埃及的神廟,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時代,人類用石斧、貝殼、小刀、鋸子、鑽具來開啟患者的腦袋。但這個時代卻唯有華佗使用麻醉劑。所以華佗無疑是獨一無二的。
這不,在看完華佗的手術之後,張遼就忍不住感嘆道,“若遼以後受傷,一定讓華醫師為遼診治。不過想來眼下是沒機會了。”
“張將軍就這麼想受傷?”華佗揶揄地問道。
“都快想瘋了呢。”張遼苦笑著自嘲道。
然而華佗聽罷張遼所言。卻並沒有繼續同他開玩笑,而是抬起頭正色道,“蔡使君對將軍十分器重。還望將軍莫要作踐自己。”
“華醫師覺得蔡使君器重遼?”張遼不置可否地問道。
對於張遼的情況華佗多少也有些耳聞。加之這段時日他們又一同隨蔡吉南下琅琊,一番接觸之下,華佗覺得張遼在本質上是個豪勇之士。只是一失足跟錯了主公而已。所以這會兒的他帶著語重心長的口吻向張遼勸說道。“是。否則蔡使君不會讓張將軍跟隨其左右。張將軍,蔡使君是個心懷天下的好官。萬望將軍認清忠賢,莫要助紂為虐。”
張遼聽罷華佗所言,不禁想起了自己被俘之後,蔡吉對自己的種種禮遇。確實,那丫頭待自己不薄。不僅如此,哪怕是在她南下許都面聖的時候,東萊的眾將領也沒怎麼為難自己。太史子義是個值得尊敬的猛將。文固山那小子雖狂得很卻也是個直來直往的直腸子,還有為人和善的郭奉孝……不可否認,在東萊的日子雖無聊。卻遠比在下邳時來得輕鬆。難道自己真要留在蔡安貞的麾下?
且就在張遼回味華佗的勸言之時,蔡吉本人正在太守府的另一頭接見琅琊眾名士豪紳。他們中有世代盤踞琅琊的名門。也有剛剛興起的暴發戶。但不管出身如何,都無一例外地向蔡吉,他們的新父母官,送上了各式各樣的禮物。
然而面對如此琳琅滿目的供奉,蔡吉卻一樣都不能拿。或許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或在大漢的邊境,接受臣民奉上的禮品是禮貌的表現。可這裡是中原,蔡吉如果二話不說一股腦兒地收下禮物,那第二天有關她“貪財”的惡評就會廣為傳播。所以為了自己的名聲著想,蔡吉只得一面以和藹的笑容接見每一位來訪者,一面卻又要用嚴肅的口吻回絕對方一次又一次獻上的禮品。作為回報蔡吉從來訪者的眼中看到了尊重與敬畏,而這正是她眼下所需的東西。
“臨沂王融見過蔡使君。”大堂之上一個衣著樸素的男子領著兩名少年,恭敬地向蔡吉作揖施禮。
這個自稱為王融的男子並沒有帶任何禮物,也沒有向蔡吉說任何奉承話。在一干衣著華麗的進見者之中,顯得頗為特立獨群。但一旁已被蔡吉舉薦為琅琊太守的蕭建,卻極為鄭重地湊上前向蔡吉輕聲提醒道,“使君,王郎君乃臨沂名士。王氏乃諫議大夫王吉之後,王郎君之父更是曾任青州刺史。”
琅琊名士,姓王,祖上做過諫議大夫,父親是青州刺史……該不會是那個王家吧。蔡吉腦中忽然靈光一閃,下意識地將目光投向了王融身後的那兩個少年。待見年長者約莫十三四歲,年幼者也已有十歲。兩人皆粉面紅唇,俊秀之極,比之袁紹之子袁尚渾若不讓。見此情形不由更加深了蔡吉的猜測。於是她當即便向那王融頷首詢問道,“王郎君不必多禮。這兩位可是郎君之子?”
“回使君,正是犬子王祥、王覽。”王融說罷回頭便向兒子吩咐道,“祥兒,覽兒還不快見過蔡使君。”
隨著父親一聲令下,兩個少年像小大人一般跨前一步躬身施禮道,“王祥、王覽見過蔡使君。”
蔡吉坐在榻上饒有興致地上下打量了一番王融的長子,此時的她已然能肯定這個叫王祥的男孩正是《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主人翁大孝子王祥。據說王祥生母早逝,後母朱氏虐待他,冬天嚷著要吃魚,王祥就就到河上“臥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