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2/3 頁)
一樣同是常山真定人。當初太平道的張角發動黃巾之亂時,張燕也同大多數太平道教眾一樣參加了由渠帥張牛角統領的黑山軍。不久之後張牛角在戰場上中流失身亡,身手矯捷、剽悍過人的張燕被推選為新首領。此後張燕便帶著黑山軍活動於並、幽二州。因其早年曾與袁紹作戰,雙方結下過一些樑子,所以經過公孫續的一番遊說之後,這位飛燕將軍便一拍大腿領著十萬部眾浩浩蕩蕩地跑來解救易京之圍了。當然公孫續心裡也清楚,張燕此番之所以會爽快答應出兵相助,除了與袁紹的那點矛盾之外,主要還是看上了公孫家所許諾的報酬。
總之意識到自己再怎麼心急也無法指揮得動黑山軍之後,公孫續當即便將話鋒一轉向趙雲致謝道:“此番多虧子龍一路護送,吾才能從幷州討來黑山軍對付袁紹。待到易京解圍之後,吾一定讓父上封汝做將軍。”
面對公孫續信誓旦旦的保證。趙雲只是不卑不亢地抱拳一揖以示回應。在趙雲看來自己所做的一切,與其說是想要公孫瓚的封賞,不如說是在報公孫瓚的知遇之恩。因為就德行來看,公孫瓚並非趙雲心目中的明主。真正令趙雲念念不忘的是那個在界橋之戰不顯山露水的男人。
近十萬大軍的運動很快就引起了袁紹軍方面的注意。事實上,還未等黑山軍進入易縣境內。袁紹就已經將一干部將召集到了大帳之內商討對策。由於眼下易京城下集結了袁紹部的主力部隊,因此與會將領級別也不同以往。麴義、文丑、顏良、高覽、蔣渠義等等將星雲集,郭圖、審配、逢紀等謀士也一併到場。當然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剛剛率部前來助陣的蔡吉等人。
雖說蔡吉女流的身份在這樣一場重要的軍事會議中顯得頗為突兀。但鑑於她之前曾有過抗擊呂布的戰績,眾武將也就預設了她的存在。只是真將蔡吉當一回事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須知在外界看來蔡吉這兩年來所取得的每一項戰績背後都有著太史慈與郭嘉的功勞。因此絕大多數的人都將太史慈視作青州第一大將進而推崇備至。既然眼下太史慈人還在東萊,那蔡吉部的戰鬥力自然也就被眾將忽略不計了。
不過蔡吉本人倒是對這等待遇甘之若飴。畢竟她此番來幽州的目的並非是為了建立武勳。倘若因太過出頭而被點名為戰場炮灰的話。那可就太划不來了。所以蔡吉自打一進大帳起就極為低調地找了個不顯眼的位置坐下。而陪她一起來參加會議的張遼與龐統也是一副不顯山不露水的模樣。
隨著三聲鼓響。原本嗡嗡作響的大帳內頓時就安靜了下來。只見一身戎裝的袁紹在袁熙的陪同下邁步坐上了主帥的位置。而袁熙則與麴義一左一右坐在了袁紹一下第一排位置。其超越其他將領的地位可謂是一目瞭然。不過蔡吉並未從在場的眾武將臉上看出任何的異樣。而與此同時早已等候多時的郭圖則起身出列向袁紹稟報道,“啟稟主公,斥候來報,公孫瓚之子公孫續夥同黑山賊張燕率十萬兵馬過五阮關,不日即將抵達易縣。”
郭圖的一番話猶如一顆響雷炸得原本安靜的大帳又嗡嗡起來。顯然十萬黑山賊的數量令現場不少人都為之咋舌。蔡吉雖沒跟著起鬨,卻也在心頭咯噔了一下。要知道蔡吉來漢末之後,雖參與了好幾次戰役,可單方面就出兵十萬的大戰今天還是第一次聽到。好在眼下袁紹也有近十萬兵馬在易京。雙方可謂是勢均力敵。本著“人多好吃饃”的規律,蔡吉打心眼還是希望參與作戰的部隊越多越好,這樣她才能躲在背後貓魚。
而就在蔡吉暗自盤算如何。袁紹在環視了一番眾人的回應之後,冷笑一聲道。“哼!區區黃巾餘孽也敢來此螻蟻撼樹。諸君對此有何想法?”
“主公言之有理。什麼十萬大軍。黑山賊拉些老弱也敢妄稱大軍。” 文丑頭一個起身請戰道,“某願做先鋒,為主公一舉擊潰眾賊!”
不可否認文丑的說法十分符合這個時代各黃巾殘部的情況。由於缺乏固定的根據地,像黑山軍這樣的黃巾殘部往往會帶著老弱家眷一起遷徙作戰。這就使得他們的隊伍往往動輒十來萬,可真正能參加戰鬥的兵員卻時常不足三成,甚至僅有一成。黑山軍作為黃巾殘部中戰鬥力較強的人馬,其能戰之兵應該也有三、四萬人。不過相比袁紹部這等有固定地盤,訓練有素的軍隊來,這三、四萬人馬還真算不上太過棘手的對手。所以在文丑起頭之後,在場的其他將領也跟著紛紛請戰起來。
袁紹顯然十分享受眾將踴躍請戰的氣氛,卻見他先是掃了一旁的麴義一眼,跟著便得意地一揮手示意眾人安靜道:“諸君少安毋躁。孤已決定親自率兵討伐黑山賊,好讓易京城內的公孫瓚徹底死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