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1/3 頁)
趁著強勁的寒風袁紹軍大營的歡呼聲很快就傳到了易京城的高牆之上。雖然說以易京城同袁紹軍大營的距離根本看不清對面大營中所發生的事,但身為公孫瓚長史的關靖卻依舊能猜得出那是袁紹軍將士在歡呼麴義歸營的聲音。而一想到麴義在鮑丘之戰大破公孫瓚十萬大軍的雄姿,關靖的身子就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出身幷州的關靖早些年不過是易縣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吏罷了。只因公孫瓚在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興建易京城的時候,關靖並沒有像其他同僚那樣進言勸諫,相反他還積極地為公孫瓚組織民夫、囤積糧草。總之公孫瓚想幹什麼,關靖總是不遺餘力地去完成。於是關靖的如此做派很快就被一些忠義之士斥責為“諂媚阿諛”,但同時他也得到了公孫瓚的賞識被任命為長史。而今他更是作為易京內城與外城的聯絡人,儼然一副公孫瓚謀主的架勢。
“關長史!”
侍衛突如其來的粗狂聲音將原本就有些心神不寧的關靖嚇了一跳。說起來,這也不能責怪侍衛的嗓門大,自從易京城建成之後,公孫瓚便禁止一切男子接近他與女眷們深居的內城。為了保證內城與外城間的聯絡,公孫瓚還特意訓練了一些婢女,使其聲音能傳達出數百步,用以傳達命令。所以關靖在稍稍定了一下神之後,便隨口問道,“什麼事?”
“主公有令,送些羊乳入內城。”侍衛粗聲粗氣地稟報道。
“羊乳?”關靖先是一怔,繼而才想起公孫瓚的一個姬妾前些日子剛為公孫瓚誕下了一名小公子。許是奶水不足,這才想到用羊乳餵養。然則易京城被圍至今已近兩年。易京城雖對外號稱屯有三百萬斛糧谷。可有道是坐吃山空,城記憶體糧逐漸減少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此外菜蔬、瓜果、肉類等食品的存量也是岌岌可危。正如此刻公孫瓚驟然下令要羊乳,關靖一時半會兒還真難搞得到。不過就算是如此,關靖還是回頭示意侍衛答覆內城,天黑前一定將羊乳送入內城。
隨著侍衛將自己的答覆大聲吼回內城。關靖再次將焦慮的目光投向了城外。羊乳或許找找就能有,可銳減的兵員卻不可能死而復生。其實早前公孫瓚也曾向幕僚流露出過親自率兵突出重圍的想法。但關靖聽後卻向公孫瓚進言說,“現下將軍的將士都各懷叛離之心。已無力再戰,他們之所以能固守是顧惜他們的故鄉老少,而把將軍您當成主心骨。將軍如能持久堅守。袁紹自然會退兵,四方軍隊一定又可以會合了。若將軍現在棄易京而走,軍隊會失去後鎮,易京覆滅指日可待。將軍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麼成就事業呢?”公孫瓚聽後遂決定繼續固守易京,並派長子公孫續突圍出城找救兵,一遍內外夾擊袁紹。然而之後數月的易京攻防戰。卻令關靖對自己當初的進言深深感到後悔。袁紹攻克易京城的決心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哪怕是十比一的死傷都不能阻止袁紹軍對易京城的瘋狂進攻。
此刻眼瞅著面前已經被袁紹軍用人命填滿的十幾條壕溝,關靖不禁在心中暗暗驚呼,“大公子。汝再不搬救兵來,易京可就危矣。”
疾風裹挾殘雪。一路掠過死一般寂靜的慘白荒原。公孫瓚的長子公孫續此刻就策馬佇立於荒原最高處此的山崗之上。只見這位剛滿二十歲的公子身著一套名喚金絲甲的華麗鎧甲,肩膀上猩紅的披風正隨著風的律動上下波動。而在他身後的山腳下,上萬張帳篷猶如白色的蘑菇一般佈滿整個河谷。倘若以每一個帳篷中都十人計算的話,那粗略算起來這片河谷之中就聚集了近十萬之眾。
“子龍,吾真想立即就率大軍殺回易京去啊!”
公孫續突然張口向身旁的同伴感慨道。那是一員身著明光鎧,姿顏雄偉的年輕武將,乍一看上去似乎比公孫續還要小上一兩歲。可實際上這位名叫趙雲,字子龍的年輕武將反要比公孫續還大上一歲。不僅如此,就趙雲在歷史上的名氣來說也要遠勝於公孫續。不過雖然趙雲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在《三國志》等史料當中也有自己的傳記。可眼下這位來自常山真定的年輕人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武將而已。因其武藝過人,故在十幾歲時便被公孫瓚招募為白馬從義。此次更是隨公孫續一同前往幷州尋求救兵。而此刻河谷之中的那大批兵馬,正是此次幷州之行的成果。
面對公孫續一副急不可耐的架勢,趙雲不由上前勸解道,“公子莫急。張將軍乃是久經沙場的宿將。想來其對如何對付袁紹應該早已了卻於心。”
公孫續經趙雲如此一提醒,這才想起河谷裡的那十萬大軍並非公孫家的人馬,而是張燕麾下的黑山軍。張燕,本名褚燕,與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