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景況欠佳,雪佛蘭表現得還可以。當時中價位的通用汽車——別克、奧斯摩比和龐帝克幾年後不得不合為一個部門,因為業務量不足,實在用不著三位總經理來執掌。高價位的卡迪拉克銷不出去,眼看就要遭到解體的命運了,惟一的問題是——全然放棄這個部門,還是隻留個名稱,成為有名無實的部門?通用執行委員會的成員大都傾向放棄,斯隆和布朗也打算如此。這時,德雷斯塔特這個大家都沒見過的不速之客一頭闖進會議室,請求大家給他10分鐘,讓他提出一個可以在一年半內讓卡迪拉克轉虧為盈的計劃。德雷斯塔特強調卡迪拉克是“地位的象徵”,這個行銷策略果然奏效。在他負責全美卡迪拉克的服務網時,瞭解到一點——卡迪拉克是有錢的黑人最喜愛的車種,很多嶄新、大型卡迪拉克都是黑人買走的,包括黑人藝人、黑人拳擊手、黑人醫師和黑人房地產中介商等。然而,公司的政策卻是不賣卡迪拉克給黑人,銷售物件以“權貴的白人”為主,不過有錢的黑人是如此垂涎卡迪拉克,甚至願意出重金請個白人出面幫他們購買。德雷斯塔特調查這個不尋常的現象,發現卡迪拉克的確是有錢的黑人惟一能買到的成功象徵——他們沒辦法打進好的住宅區、豪華的度假村或是得到其他世俗成功的外在表徵,卻可坐擁此一名車。因此,德雷斯塔特在這經濟不景氣的谷底,就以開發黑人市場,來使卡迪拉克起死回生。終於在1934年達到一定的業績,卡迪拉克部門因而得以達到收支平衡。
………
斯隆的專業風采(6)
………
他又繼續努力,讓卡迪拉克成為通用汽車的搖錢樹。在經濟大蕭條之後,卡迪拉克已經賣出不少了,而且都是以高價位出售,但是卻沒有多少利潤。沒錯,這是昂貴的車種,製造過程更極為奢侈,都是手工精製,而且一次只能生產一輛,因此勞工成本很高。大量生產就不能製造出高品質的車子,這點在德雷斯塔特看來,簡直是沒有道理。他說:“品質是設計、工具、檢查和服務的問題。追求高品質不一定得放棄效率。”就在3年內,卡迪拉克成為通用獲利最豐的車種,並且保持一定的市場成長率。德雷斯塔特把更多的錢花在設計、工具、質量管理和服務上,但是在生產上卻不曾比低價位的雪佛蘭多花一分錢。一天,他對我說:“得用大智慧,來使工作更為得心應手。”在德雷斯塔特過世10年後,他的第一個僱主才在故鄉德國茲瓦本發現相同的製造公式,這個僱主大概還沒聽過德雷斯塔特這個人。寶士汽車本來只是一家小型的汽車製造廠,專以手工精製昂貴的車子,一樣沒有多少利潤可圖,直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轉為大量生產,藉著設計、工具、質量管理、服務,加上大量生產的技術,終使寶士得以成為獲利豐厚的車種——這正是30年代德雷斯塔特運用的策略,是使卡迪拉克成為美國汽車工業佼佼者的秘訣。
德雷斯塔特這個人最與眾不同的就是他對人的態度。他會糾正你說:“不要一概泛稱人,好嗎?請說先生、女士。”依照工會條約,新進員工的試用期是90天,如果沒有任何疏失、缺點,才得以成為永久的正式員工。在40年代中期,卡迪拉克已自成一個龐大的企業體,員工至少有8000人。但是,任何一個領班要辭退新進員工,必得經過德雷斯塔特的許可。
這些領班一而再,再而三地跟他說:“德雷斯塔特先生,這個人做的實在是不符我們的生產標準。”
“他使用工具的情形如何呢?跟同事和你的相處情況呢?”德雷斯塔特問道。
“還可以啦。不過,他就是不能把工作做好。”
德雷斯塔特於是說:“我們不是隻僱用一個人90天,而是要用他30年。在這30年當中,如果這個人能自愛,注重工具,敬重同僚,一定可以符合工作要求的。”
同時,德雷斯塔特也會為了開除一些老員工,不惜和工會對立。這些員工雖資深,但變得懶散草率,或是對同事無禮、粗暴,所以慘遭德雷斯塔特修理。發生這種事情,即使是個性火爆的主管,也不敢多置一詞。德雷斯塔特似乎永遠和通用的人事部門沒完沒了,因為他們只把訓練課程提供給新進人員,一旦新人上軌道後,就不再加以訓練了。德雷斯塔特說:“這才是這些員工開始學到東西的時候,怎可就此叫停呢?”因此,他不斷和工會及人事部門爭吵,為今日所謂的“職務擴大”、“輪班”和“繼續學習”據理力爭。在通用,沒有一個總經理像他一樣,願意把手下最能幹、最具潛力的年輕人調到毫無發展可言的人事部門。
他說:“吉姆·洛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