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2/4 頁)
諸葛亮走後,魯肅無言的拿起他留下的那張字條,心中思緒萬千。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這句話一直是魯肅的座右銘,他從一開始就對大漢失去了信心,一入孫營就向孫策提議取大漢而代之。
可是成王敗寇!孫權已經輸掉了一切,中流砥柱被他逼走了,優秀的將軍不是降了,就是戰死了。長江天險也不存在了。就連引以為傲的江東水軍也垮了。
此刻的江東還有迴轉的餘地嗎?魯肅捫心自問了一句。
顯然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曹操和劉備太強了。
手握天下二分之一人口的曹操。比孫劉兩家多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優勢,另外再加上天子之助,曹操實力足以在短時間內,掃平江東。
而劉備軍中也是人才鼎盛,手下掌控著大漢最富饒的幾處土地,擁有最精銳的戰馬,最強悍計程車兵,最富裕的經濟。他們要想掃平江東,也不過是幾個月的時間。
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孫權已經沒有了反擊的機會。因為對手太強了,實力根本就不是在一個檔次上的。
魯肅很清楚的明白,失去了交州就等於失去了翻身的機會。可是就算是交州未失,孫家最後能得到些什麼呢?
只不過多了幾年苟延殘喘的時間,多了幾十萬百姓的流離失所,多了十幾萬戰士的生命,如此而已。
到頭來依舊是落得慘敗。
國力並非是戰敗的全部因素。
個人的實力也是個中的關鍵。
曹操野心十足,霸氣十足。一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是他最真實的寫照。但這又怎麼樣?曹操作為今世第一雄主。其才華在漢末眾諸侯之間,無人可與其匹敵,即便是一些謀士在才智上也未必是他的對手。他確實有說這話的資格。事實也徵明瞭這一點。曹操從一人一騎逃離洛陽後,從無一兵一卒到現在雄居北方的霸主。當今世上除曹操外,誰還能做到這一點。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不為過也。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風,英難之器在機權幹略上雖遜於曹操,但為人折而不撓。百折不屈。在用人之上。天下無人出其左右。更可貴的是,他對臣下的那片信任,足以讓天下英蒙為他誓死效力。他的獨特魁力令他帳下彙集了天下英才,在這些英才的全力幫助下,讓他由一個落魄王孫發展成了現在的天下第一諸侯。
而孫權與曹操、劉備相比就略遜了許多。孫權有曹操的雄心壯志卻無曹操的機權幹略,孫權有劉備的知人待士卻無劉備的弘毅寬厚和對臣下的信任。
他的野心太大。
歷史告訴了我們,沒有實力的野心家,是不會有好的下場。
孫權今日的落魄只是一個開始,事到如今。已無人可以為孫家力挽狂瀾。重震昔日雄風。
這一些魯肅都明白,不然他也不會死守著交趾不放了。
魯肅放下了一切包袱,低頭細細的想著這些年來間接死在他手上計程車兵,心中感慨萬千,望著那“天下”二字,想道:“想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最好的方法就是天下一統。戰爭多持續一年,就會多數十萬的百姓死於戰火中。也許諸葛亮說的不錯,不應該再冤枉的死人了,都是大漢子民,即便是死也要死得有價值、有意義才行。早一年結束亂世就可挽救數十萬的大漢子民。有什麼事情比拯救數十萬百姓更有意義?”
魯肅想通了,他原來的志向就是輔佐孫家,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可是事與願違。他的志向連番受挫。自知無力迴天的他。為無法改變孫家的命運而心如死灰,不願被擒就想到了以死來尋求解脫。不過由於被龐統逼迫,不得已才答應投入劉營,現在他又有了新的夢想,更高的期望,整個人也頓時神采飛揚起來。全無原先的落魄。
第二日,魯肅就精神煥發的出現在了議事廳,廳上諸葛亮、龐統對望了一眼,會心的笑了一笑。
全軍在合浦郡修養了六日。
這日,議事廳裡。
諸葛亮微笑問道:“子敬乃江東先輩,一呼百應,現大事已定,交州已是我軍囊中之物。如今是留守交州還是隨亮共往九真郡?”
魯肅知道他的用意,也為了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殺戮,便決定同去九真郡。再說既已真心降了劉備,當然要為漢室出力,盼望早日使劉備一統天下。為民造福。便答道:“肅既以心許秦侯。自願為秦侯執鞭隨鐙,施犬馬之勞。”
諸葛亮微微一笑,立即拔令在手,大聲呼道:“子龍將軍聽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