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再來欣賞另一種藝術之美。大家都看過芭蕾舞《天鵝湖》吧。”蓋瑞他們完全被克勞士比思維的快速跳躍弄得暈頭轉向,但他們能夠感覺到先生正在試圖揭開一個重要的命題。他們在努力追趕克勞士比的思維。
“你們可以藉助回憶想象一下:大幕緩緩地拉開,演員身著潔白的輕紗,輕盈地從幕後跳到前臺,伴隨著如水銀瀉地般的音樂,那舞步準確、完美,剛好踩在音樂的節拍和心房的律動上,並且傳達出一種意涵:王子的寂寞、灰姑娘的清秀……
但是你們有多少人知道,每一個練習芭蕾舞的演員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要學習標準舞步。他們把這些可以分解的、標準化的動作一直要練到十幾年以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終於有一天,他們才會獲得上臺表演的機會。他們對所有舞步的每一個細節都已經極為熟悉和了解。只要音樂一響起,他們的身體就會分毫不差地表演出來應該表演的動作,準確而完美。”
最後,克勞士比像是在宣佈一項命令,向三個愛徒鄭重地說道:“由此我們可以得出:芭蕾舞就是一種標準而生的美。”
克勞士比的嘴角泛起一種幾乎不被人察覺的淡淡笑意,他端起咖啡淺淺地喝了一口。他用愛撫的眼光從他們臉上一一掃過,看到他們似懂非懂的眼神充滿了飢渴。
“審視我們的日常管理工作,許多領導可能更象曲棍球型:他們按照自己的標準,到處不停地巡邏、查詢,為解決問題爭論、罰款以及在現場馬不停蹄地跑來跑去,似乎都已習以為常。而找出和解決的問題的多少,似乎已成為其成就的標誌。如果我們仔細統計分析,將會發現其中大部分問題是驚人地相似,卻日復一日地重複發生著,每發生一次就會重新再解決一次。也就是說,常常有90%的奔跑是無效的。當然,他們也可以透過所謂的努力,改進工作,讓自己‘失球’後又進球,最後以多出幾個球而勝出。
但是,他們採用的是類似‘人盯人’的辦法,還是曲棍球運動,而不是芭蕾舞。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芭蕾舞在演出前都經過設計、討論、規劃、檢查以及詳細節目安排。每一個佈景道具的放置、每一段樂章的時間、每一段劇情的展開及每一個音樂的節拍,都經過周密的考慮和精心的策劃。芭蕾舞演員追求的是一種零缺陷也就是完美的境界。因為任何一個細小環節的疏忽,都會影響最終的演出質量和觀眾的美感。”
txt小說上傳分享
廚藝、曲棍球和芭蕾舞(2)
克勞士比的話如醍醐灌頂,讓楊一下子找到了感覺:“前不久的中國的神舟六號昇天,就是為我們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芭蕾舞’。
神舟六號環繞地球76圈,翱翔太空115小時32分鐘。順利上天,平安落地,從點火,升空,翔飛,變軌,返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聲音,每一幀影象,都精確到秒,細微至絲。有人說,這是因為神舟六號是‘數字’產品——數字化設計,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管理。透過解讀神舟六號的一串串數字,我們可以感覺它們就像一個個芭蕾舞步在躍動:
600餘臺飛船裝置,數千臺(套)地面設施,無一故障;全系統數萬個口令,無一差錯;執行操作,無一失誤。返回降落點距理論降落點僅1公里。專家以‘打靶’比喻:‘神六’命中‘靶心’。”
楊非常地興奮,滿臉的欣喜與自豪:“‘神六’與‘神五’,貌極相似,實則不同。‘神六’技術改進超過110項。‘神六’運載火箭,技術改進75項。其中,飛船和火箭的安全性被‘摳’到了極致。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為到,而飛船火箭的可靠性達到為,安全性。的可靠性,意味著100次發射,火箭只有3次可能出現問題;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現的1000次問題裡,只有3次可能危及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即便如此,飛船還繫上了另一條安全‘保險帶’:發動機備份。為對飛船進行軌道控制、姿態控制和著陸反推,神舟六號上共裝有56臺各種發動機,其中一半是作為備份預備的。在應急時,這些不同種類和效能的發動機,還可以互相替代。儘管從‘神一’到‘神五’,沒有一臺發動機出過故障。
載人航天工程包括飛船、火箭、測控通訊等7大系統,上天落地,涉及力學、地球科學、空間科學、自動控制、微電子等眾多領域。中國共有3000多家單位投入“神舟六號”研製、實驗和協調配合。神舟六號小小一艘‘船’,元器件達到10萬個。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使神舟六號創下“四最”紀錄:航天曆史上規模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