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4/4 頁)
何處學來,源於何時?
戚繼光回答,是當年在薊門巡邊時所學。
俞大猷十分吃驚,一個巡邊的小官,又沒有打過大仗,何以如此精通兵法?
戚繼光十分自豪地答覆了他的疑問——自學成才。
他告訴俞大猷,在薊門的那三年中,無論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差事,他總是帶著一本書,反覆翻閱,日夜苦讀,而他所領悟的軍法之秘訣大都來自此書。
遺憾的是,這本書並不是俞大猷最喜歡的《易經》,它的名字叫孫子兵法。
如果要搞個三千年來的世界暢銷書排行榜,《孫子兵法》至少可以排進前五十名,此書早已打入國際市場,行銷海外,這本書拿破崙買過,希特勒也買過,上到八十歲的老頭,下到四五歲的孩童,都是孫子的忠實讀者。
但能從中看出名堂,且自創兵法者,恐怕就只有戚繼光先生了。因為他有著一種十分奇特的看書方法——一邊看一邊批,比如孫子曾經曰過:敵人氣焰囂張,就不要去打(勿擊堂堂之陣),戚將軍卻這樣曰:越是氣焰囂張,越是要打!(當以數萬之眾,堂堂正正,彼來我往,短兵相接)。
孫子還曾經曰過:詐敗的敵人,你不要追(佯北勿從),戚將軍曰:保持隊形,注意警戒,放心去追(收軍整隊,留人搜瞭,擂鼓追逐)。
類似之處數不勝數,用馬克思主義的話來說,戚繼光同志對孫子兵法進行了批判地吸收,所謂因地制宜,取其精華,終得兵家之精妙。
嘉靖三十四年(1555),軍事理論家戚繼光調任浙江,任都司僉書,他的理論將在這裡接受嚴酷的考驗。
明代的武將和文官沒什麼區別,也喜歡搞內部矛盾,爭權奪利,一門心思想往上爬,但戚繼光對此卻毫無興趣,他到任之後,便針對當前形勢,提出了許多條合理化建議,並上報領導,雖沒有得到任何迴音,但他依然故我。
不久之後,為加強防務,朝廷決定設定寧紹臺參將一職,這個職位大致相當於寧波、紹興、台州三地分軍區司令員,位高權重,是個肥差。
訊息傳來,許多人開始積極活動,請客送禮,拉關係走後門,希望能混到這個差事,只有戚繼光無動於衷,繼續幹自己的工作。
很快,任命結果公佈,讓無數人大跌眼鏡的是,就任這個職務的人,竟然是不動聲色的戚繼光。
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奇蹟,而在奇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