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2/4 頁)
比如當年孫立人在緬甸大敗日軍,活埋上千名日本兵,日本國內的相關標題就是大日本帝國緬甸皇軍英勇玉碎——雖然一點也不英勇。
如果把這個概念套用到戚繼光的身上,那他的外號就應該叫粉碎機,因為根據統計,在那幾年,但凡遇上他的日本倭寇,玉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繼光歷十三戰,每戰橫掃敵軍,幾近全殲,最大傷亡僅六十九人,敵我傷亡平均比例為30:1,空前絕後,彪炳史冊。
戚繼光,這個名字將成為倭寇們最可怕的噩夢。
自古以來,爵位可以世襲,但天才是不世出的,作為天才的父親,戚景通實在是個能力很一般的人,但他也有著兩個不可多得的優點:老實、肯幹。
所以雖然他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官運卻也不錯,從登州指揮僉事升任大寧都指揮使,最後還榮調進京,擔任神機營副將,成為明軍中的高階將領。
一般說來,老爹是高幹,家裡自然差不了,然而戚繼光卻是個例外,從小他的生活條件就很一般,這都要歸功於他的父親。
戚景通是個老實人,而且為人正直,從不搞灰色收入,曾幾次主動上交工作物件送來的紅包,屢次獲得上級表揚,幾十年如一日,只靠工資過日子,而在明代,這種行為的唯一結果就是清貧。
但戚景通並不以為意,相反,他還反覆教導兒子要學習自己的好榜樣,要為官清廉,建功立業。
事實證明,戚繼光成功地達到了父親的要求——僅限於第二點。
和眾多讀書人一樣,戚繼光自幼苦讀私塾,由於他家境一般,且衣著樸素,許多富家子弟都瞧不起他。
然而在他讀到十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教書先生走進學堂,沒有講課,卻鄭重其事地告訴所有同學,從今以後,和戚繼光同學玩耍的時候要千萬當心,不要有危險動作,如果有個三長兩短,是會有大麻煩的,因為戚同學已經是四品將軍了。
戚繼光出生的時候,戚景通已經五十多歲了,到了嘉靖十七年(1538),他估摸著自己年紀大了,就退休回了家,按照朝廷規定和個人意願,他的職位將由十歲的戚繼光繼承,雖說手續還沒有辦,但戚繼光已經是名義上的將軍了。
一般人讀幾十年書,考中個進士,最多也就混個六七品官,還要苦巴巴熬資歷,戚繼光同學年僅十歲,已然官居四品。所謂的高幹子弟就是這樣煉成的。
但這對於戚繼光來說,卻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快,一個難題就將擺在他的面前。
因為根據朝廷規定,象戚繼光這樣的中高階別幹部,出門必須要坐馬車,可是戚繼光家條件有限,買不起車,坐11路車又太丟面子,無奈之下,只好改成家裡蹲了。
於是十歲的戚將軍被迫輟學,呆在家裡苦讀。此時,一位老師聽說了這件事,便主動表示願意上門教戚繼光讀書。
戚繼光自然十分高興,卻又擔心收費問題,那年頭,請個家庭教師比買輛車也便宜不了多少。
但是過了很久,這位老師卻從沒有提過錢的事情,每天自費來往,教完走人,連飯都不吃。
戚繼光十分納悶,也感到非常愧疚,一天,他花了點錢,準備了非常豐盛的飯菜,想請老師吃頓飯。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老師看見滿桌飯菜,竟然勃然大怒,不但不吃,還大聲訓斥道:
“你家境清貧,卻如此奢費,難道我到你這裡是為了吃飯嗎?”
戚繼光一語不發,立刻撤走了飯菜,老師的面孔才好看了些,他語重心長地對戚繼光說道:
“你雖是世襲將軍,卻如此勤奮好學,實在難得,我上門教你,只願你日後堅持不懈,早日成才,報效國家,便已不負我所望了。”
面對這位無私的導師,戚繼光無言以對,只能眼含淚水,鄭重地向老師行禮。
日子依然繼續著,家境依然清貧,老師依然來訪,依然分文不收,而戚繼光也依然苦讀不輟,但改變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
清苦卻堅持操守,嚴謹而不計得失,從父親和老師那裡,戚繼光確立了他一生的處事準則——以天下為己任,豈計個人榮辱!
於是,在不久後的一個夜晚,秉燭苦讀之時,少年戚繼光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以及他一生的理想: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籤滿,星含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