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4/4 頁)
門,王守仁似乎明白了什麼,但他並沒有退縮。
他不再接著敲門,卻退後了幾步,大聲喊出了他的憤怒:
“我是王守仁,為黎民百姓而來!開門見我!”
飽含悲憤與力量的聲音穿透了沉默的大門,迴盪在空曠的庭院中,震動著院中每一個人。
大門開啟了。
張永終於出現在王守仁的眼前。但他似乎並不打算和這位王先生交朋友,只是漫不經心地問道:
“王巡撫來幹什麼?”
王守仁並不在意對方的冷淡態度,他用十分誠懇的語氣說出了發自肺腑的話:
“江西的百姓久經朱宸濠的壓榨,又經歷了叛亂,還遇上了天災(兵亂繼以天旱),而今大軍執意要去江西,兵餉糧草絕難供應,到時民變再起,天下必將大亂!蒼生何辜!”
“張公公你深得皇上信任,望能勸聖駕返京,則江西幸甚,百姓幸甚!”
然而王守仁這番飽含深情的話卻並沒有能夠打動張永,對久經宦海的張太監來說,這些所謂的悲劇似乎並不重要。
他仔細想了一會,面無表情地提出了他的要求:
“進言自然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張永用手指了指,試探地問道:“必須把那個人交給我,你願意嗎?”
他口中所說的“那個人”,就是朱宸濠。因為對他而言,這都是一件可以用來邀功的珍貴禮物。
王守仁愣住了,半晌,他突然仰天大笑起來!
在這陣突如其來的笑聲中,張永憤怒了,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羞辱。
於是他用飽含殺氣的口吻問道:
“敢問王巡撫,有何可笑?”
王守仁停住了笑聲,正色地回答道:
“那個人自然是要交給張公公的,我要此人何用?”
何用?你不知道可以請功領賞嗎?
從張永那不解的眼神中,王守仁明白了他的疑惑。
“在下起兵平叛,本為蒼生百姓,天下太平,如此而已。”
王守仁十分真誠地作出瞭解釋,然後他低下頭,等待著張永的答覆。
然而這個答案卻讓張永陷入了更深的迷惑中,這個人孤身起兵,平定叛亂,事成之後卻不計功勞,不求富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這對於張永來說,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問題,當年他與楊一清合作剷除劉瑾,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劉瑾大權在握,與他水火不容,殺掉劉瑾,他才能夠獨掌宮中監權。沒有好處的事情,誰又會去做?
可是眼前的這個人似乎是個例外,他以一人之力建立不世奇功,卻心甘情願地將手中最大的戰利品拱手讓出,只是為了那些與他並不相識的普通百姓?
張永閉上了眼睛,開始認真地思考,他想解開這個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