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1/4 頁)
文考是千軍萬馬走獨木橋,那武考大致就算是走鋼絲了。考試這玩意也要看運氣,什麼心理素質、營養程度、考官喜好之類的多了去了,要是掉下去,不要緊,淹不死的爬起來再考。
可這一套在武考那邊就行不通了,因為那是要抄真傢伙幹仗的,考試內容豐富多彩,除了馬戰、步戰外,還要考弓箭射擊技術,這幾場夾帶影印資料是沒用的,您要不會,趁早別上場,沒準就被人給廢了。
但最不幸的事情在於,您就算挺過了體能測試,武藝展示,到最後關頭,還有一道缺德的關卡——策論。
所謂策論,也就是給你個題目,讓你寫答案,比如什麼我國周邊軍事形勢等等。
這就是難為人了,搞這一行的人基本都是武將世家出身,說得不好聽就是職業軍事文盲,以大老粗居多,能把自己姓甚名誰、字什麼寫清楚就很值得表揚了,您還指望這幫人寫策論?
當然了,高人不是沒有的,陸炳就是其中一個,這位仁兄嘉靖八年(1529)參加會試,不但功夫了得,還極有文采,就此一舉中第。
如此的精英人才,又是皇帝的鐵兄弟,自然不用發配地方,考試結束之後,陸炳被授予了一個特殊的職位——錦衣衛副千戶。從此他就成為了這個神秘機構的一員。
此後他認真積極工作,一路高升,到了嘉靖十八年(1539),這位仁兄把皇帝從火裡撈起來之後,終於更上層樓,成為了特務中的特務——大特務(錦衣衛指揮使)。
事實證明,這位陸指揮實在是個不同凡響的人,一般來說,特務的主要工作不外乎四處探頭,打小報告,栽贓陷害等等,可是陸指揮上任後乾的第一件事卻著實讓下屬們目瞪口呆——平反冤獄。
錦衣衛下屬兩大鎮撫司,分別為南鎮撫司和北鎮撫司,南鎮撫司管理錦衣衛的經常事務,而北鎮撫司卻只管一個監獄——就是那個鼎鼎大名的“詔獄”,又稱“錦衣獄”。
“詔獄”,俗稱人間地獄,一旦蹲進去,如果不從身上留下點紀念品,只怕是很難出來的,前期裡面主要關達官顯貴,後來門檻降低,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的也能到此一遊。
管監獄的這幫人素質也確實不高,總是乾點敲詐勒索之類的事,甭管有罪沒罪,關進來就打,打完就要錢,沒錢接著打,景況極慘,估計竇娥到了這裡,都不覺得自己冤。而且這幫人態度十分認真,冤案也能做得天衣無縫,文書一應俱全,一點都看不出破綻,想整治他們根本沒門。
所以歷代錦衣衛指揮都知道,都不管,於是陸炳來管。
有一天,他突然召集辦案人員來開會,等到這幫搞冤案的兄弟到了地方,陸炳先招待客人,問候致意,然後十分客氣地點出幾個案子,讓他們講講案件情況。
這幫老油條自然不說實話,說東扯西,來來去去,啥也不說。
陸炳倒也不生氣,只是叫來了一個下屬,對他下達了這樣一個命令:
“出去把門關上,沒有我的命令,一個也不準放出去!”
然後他怡然自得地坐了下來,悠閒地看著面如土色的屬下們。
意思已經擺明了,今天不把問題說清楚,大家就都別走了,反正我住這,看誰熬得過誰。
這幫兄弟也著實沒種,一見到這個架勢,很快就老實交待了。
事情解決了,可有一點他們始終也想不通,案卷做得密不透風,欺上瞞下綽綽有餘,怎麼會被人看破呢?
其實陸炳並沒有看案卷,他只是去了一趟詔獄。
詔獄裡蠅蟲滿天,惡臭撲鼻,除了犯人,看守都不願意在裡面多呆,但陸炳去了。
他在牢裡仔細盤問了許多犯人,耐心聽他們陳述冤情,然後一一記錄下來,認真盤查。
冤情就此大白。
這樣看來,陸炳似乎是個好人。
但是與此同時,他的也有著另一面——黑暗的一面。
因為升得太快,當陸炳成為錦衣衛最高長官的時候,他的很多屬下都是他曾經的領導,對這個毛頭小子自然很不滿意,也從不聽話。陸炳對此十分清楚,卻從不發火,而且非常敬重前輩。
但這一切都是假象,當這些老同志被迷魂湯灌得迷迷糊糊的時候,陸炳下手了,依然不動聲色。
很快,那些不服從領導的老資格們紛紛被調走,或是勒令退休,倉促之間很多人不知所措,卻也無計可施。陸炳的搶班奪權大計就此完成。
所謂事可以做絕,話不能說絕,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