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3/4 頁)
因為他知道,那看似無人防守的貓島,是島津義弘絕對無法逾越的。
拼死前行的日軍艦隊終於進入了貓島海域,然而就在此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在一片寧靜之中,位列前列的三艘戰艦突然發出巨響!船隻受創起火,兩艘被重傷,一艘沉沒。
沒有敵船,沒有炮火,似乎也不是自爆,看著空無一人的水域,島津義弘第一次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懷疑——有鬼不成?!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在那片看似平靜的海面下,一種可怕的武器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它的名字,叫做水雷。
明代水雷,是以木箱為外殼,中間放置火藥,根據海水浮力,填充重量不等的重物,以固定其位置,並保持漂浮於海面之下,以便隱蔽及定位。
當然了,關於這東西,我也就瞭解這麼多。相關細節,如引爆及防水問題本人一概不知,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這玩意確實能響,能用。
陳璘的自信,正是來源於此。
島津義弘卻依然是滿腦漿糊,他的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極為危險的地方,如果繼續前進,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於是他下令,停止前進。
前行已無可能,絕望的日軍只得掉頭,向身後那個可怕的敵人發起最後的衝鋒。
敵人的迴歸讓李舜臣十分興奮,他知道,最後的決戰即將開始。
在亂軍之中,李舜臣親自擂鼓,率旗艦衝向日軍艦群,這一刻,他已盼望了已久。
此時日軍雖受重創,但主力尚存,李舜臣竟然孤軍衝入敵陣,應該說,他很勇敢。但勇敢的另一個解釋,就是愚蠢。
估計是打藤堂高虎之類的廢物上了癮,李舜臣壓根就沒把日軍放在眼裡,一路衝進了日軍中軍。然而島津義弘用實際行動證明,作為日本二桿子的優秀代表,他並不白給。
很快,身經百戰的島津水軍便理清了頭緒,組織五十餘條戰船,將李舜臣的旗艦圍得嚴嚴實實,不斷用火槍弓箭射擊,雖然龜船十分堅固,也實在扛不住這麼個打法,船身多處起火,形勢不妙。
眼看李舜臣就要落海餵魚,陳璘趕到了。
我確信,這兩個人之間的交情是很鐵的,因為發現李舜臣被圍之後,陳璘不等部佇列陣,便義無反顧地衝了進去,而此時他的身邊,僅有四條戰艦。
於是,他也被圍住了。
此時,已是十九日清晨。
無論島津義弘、陳璘、或是李舜臣,都沒有料到,戰局竟會如此複雜:明朝聯軍圍住了日軍,日軍卻又圍住了明朝兩軍主帥,仗打到這個份上,已經成了一團亂麻。
而第一個理出頭緒的人,是島津義弘。
在他的統一調配下,日軍開始集中兵力,圍攻陳璘和李舜臣的旗艦。
陳璘的處境比李舜臣還要慘,因為他的旗艦不是龜船,也沒有鐵刺鐵鉤,幾名敢玩命的日軍趁人不備,拼死跳了上來,抽刀直奔陳璘而去。
事發突然,船上的所有人目瞪口呆,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關鍵時刻,陳璘的兒子陳九經出場了。
這位仁兄很是生猛,拼死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體擋刀,被砍得鮮血淋漓,巍然不動(血淋漓,猶不動)。
明軍護衛這才反應過來,一擁而上,把那幾名日軍亂刀砍死。
驚出一頭冷汗的陳璘沒有絲毫喜悅,他很清楚,日軍包圍圈越來越小,跳上來的人會越來越多,援兵到來之前,如果不玩一招狠的,下個被砍死的,必定是自己。
沉吟片刻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很快,奇特的景象出現了,逐漸靠攏的日軍驚奇地發現,陳璘的旗艦上竟然看不到任何士兵!船上空空蕩蕩,無人活動,十分之安靜。
這是十分詭異的一幕,但在頭腦簡單的日軍士兵看來,答案十分簡單:陳璘船上的人,已經全部陣亡。
於是他們毫無顧忌,紛紛跳了上去。
然而他們終究看到了明軍,在即將著陸的時候。
其實明軍一直都在,只不過他們趴在了甲板上。
為了給日軍一個深刻的印象和教訓,陳璘命令:所有明軍一律伏身,並用盾牌蓋住自己(挨牌而伏),手持長槍,仰視上方,當看見從天而降的人時,立即對準目標——出槍。
伴隨著淒厲慘叫聲,無數士兵被紮成了人串,這一血腥的場景徹底嚇住了日軍,無人再敢靠近。
趁此機會,圈外的部分明軍戰艦衝了進來,與陳璘會師,企圖攻破包圍圈,但日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