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1/4 頁)
這個人就是沈惟敬。
雖然宋應昌嚴辭警告過他,也明確告訴了他談判的條件,這位大混混卻像是混出了感覺,不但不回家,卻開始變本加厲,頻繁奔走於日本與朝鮮之間,來回搞外交(也就是忽悠)。
當他聽說李如松準備出兵時,便匆忙趕來,擔心這位仁兄一開戰,會壞了自己的“和平大業”,所以一見到李司令員,便拿出了當初忽悠朝鮮國王的本領,描述和平的美妙前景,勸說李如松同意日方的條件。在他看來,這是有可能的。
他唾沫橫飛地講了半天,李如松也不答話,聚精會神地聽他講,等他不言語了,就問他:說完了沒有。
沈惟敬答道:說完了。
說完了就好,李如松一拍桌子,大喝一聲:
抓起來,拉出去砍了!
沈惟敬懵了,他並不知道,李如松對於所謂和平使者,只有一個態度——拿板磚拍死他。
老子手裡有兵,殺掉他們就好,談判?笑話!
眼看沈大忽悠就要完蛋,一個人站出來說話了。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應試,時任參謀,雖說名字叫應試,倒不像是應試教育的產物,眼珠一轉,攔住了李如松,對他說了一句話。
隨即,李如松改變了主意,於是嚇得魂不附體的沈惟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暫時),被拖回了軍營,軟禁了起來。
李應試的那句話大致可概括為八個字:此人可用,將計就計。
具體說來,是藉此人假意答應日軍的條件,麻痺對方,然後發動突襲。
〖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此雲暗渡陳倉。
——三十六計之敵戰計〗
萬曆二十年(1592)十二月二十六日,李如松率領大軍,跨過鴨綠江。
朝鮮國王李昖站在對岸,親自迎接援軍的到來,被人追砍了幾個月,又被忽悠了若干天,來來往往,就沒見過實在的,現在,他終於等來了真正的希望。
但柳成龍卻不這麼看,這位仁兄還是老習慣,來了就數人數,數完後就皺眉頭,私下裡找到李如松,問他:你們總共多少人?
李如松回答:四萬有餘,五萬不足。
柳成龍不以為然了:倭軍近二十萬,朝軍已無戰力,天軍雖勇,但僅憑這四萬餘人,恐怕無濟於事。
要換在以往,碰到敢這麼講話的,李如松早就抄傢伙動手了,但畢竟這是國外,要注意政治影響,於是李大少強壓火氣,冷冷地說出了他的回答:
閣下以為少,我卻以為太多!
柳成龍一聲嘆息,在他看來,這又是第二個祖承訓。
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讓他認定,李如松是一個盲目自信,毫無經驗的統帥。
作為李成梁的家丁,祖承訓身經百戰,一向是渾人膽大,但自從戰敗歸來,他卻一反常態,常常對人說日軍厲害,具體說來是“多以獸皮雞尾為衣飾,以金銀作傀儡,以表人面及馬面,極為駭異”,類似的話還有很多,那意思大致是,日本人外形奇特,行為詭異,很可能不正常,屬於妖怪一類,沒準還吃人肉。
應該說,這種觀感還是可以理解的,戰國時期的日本武將們都喜歡穿些稀奇古怪的玩意,比如黑田長政,每次打仗都戴著一頂鍋鏟帽(形似鍋鏟),而福島正則的帽子,是兩隻長牛角,類似的奇裝異服還有很多,反正是自己設計,要多新潮有多新潮。
第一次見這副打扮,嚇一跳是很正常的,就如後來志願軍入朝作戰,頭次見黑人團,竟然被嚇得往回跑,那都是一個道理。
但沒過多久,祖承訓這種妖魔化日軍的行為就停止了,因為李如松收拾了他。雖然祖承訓是他父親的老部下,雖然祖承訓從小看他長大,雖然祖承訓也算是高階軍官,但對於李如松而言,這些似乎並不重要。
祖總兵被打了二十軍棍,並被嚴厲警告,如再敢妖言惑眾,動搖軍心,就要掉腦袋。
這些倒也罷了,問題是李司令不但容不下“妖言”,連人言也不聽,祖承訓幾次建言,說日軍士兵勇猛,武器獨特,戰法奇異,不可輕敵。李如松卻絲毫不理。
看到這幕似曾相識的景象,柳成龍絕望了,他曾私下對大臣尹鬥壽說:提督(指李如松)不知敵情,卻如此自信輕敵,此次是必敗無疑了。
而拜祖承訓的宣傳所賜,許多明軍將領也對日軍畏懼有加(畢竟都沒見過),李如松卻又狂得冒煙,對日軍不屑一顧,很有點盲目自信的意思,總而言之,大家心裡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