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1/4 頁)
無進展。
麻貴打了多年仗,是軍隊的老油條,且為人高傲,動輒問候人家父母,平時只有他罵人,沒有人罵他。
但這次捱了罵,他卻不敢出聲,因為他清楚眼前這個人的背景,那是萬萬得罪不起的,而且他確實攻城不利,一口惡氣只能咽肚子裡,苦著臉報告李司令員:敵軍堅守不出,城池高大,十分堅固,實在很難打,最後還畢恭畢敬地向新上司請教:我不行,您看怎麼辦?
雖然麻貴識相,但李公子脾氣卻著實不小,一點不消停,接著往下罵,麻貴一咬牙,就當是狗叫吧,罵死也不出聲,等到李如松不罵了,這才行個禮準備往外走,卻聽到了李如松的最後一句話:
你馬上去準備三萬口布袋,裝上土,過幾天我要用。
攻城要布袋作甚?麻貴不知道為什麼,也不敢問為什麼,但有一點他是知道的,如果幾天後沒有這些布袋,他還要挨第二次罵。
幾天之後,李如松站在三萬口土袋的面前,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下達了簡潔的命令——堆。
麻貴這才恍然大悟。
李如松的方法並不神秘,既然敵城高大,難以攻打,那就找土袋打底,就好比爬牆時找兩塊磚頭墊腳,夠得差不離了就能翻牆,簡單,卻實在是個好辦法。
就這麼一路往高堆,眼看差不多了,當兵的就踩在布袋堆上往城頭射箭,架雲梯,準備登城。
但城內的叛軍首領啺菀膊皇淺運氐模�苡辛較倫櫻�誄峭芳芷鴰鶓諭妒���苯雍浠韃即�焉系氖勘��蟯肆嗣骶�慕�ァ�
敵人如此頑強,實在出乎李如松的意料,於是他派出了自己的弟弟李如樟,在深夜發動進攻,李如樟也沒給哥哥丟臉,領導帶頭爬雲梯,無奈叛軍十分強悍,掀翻雲梯,打退了明軍,李如樟同志自由落體摔傷,好在並無大礙。
進攻再次受阻,李如松卻毫不氣餒,他叫來了遊擊將軍龔子敬,給了他一個光榮的任務——組建敢死隊。
所謂敢死隊,就是關鍵時刻敢拼命的,龔子敬思慮再三,感覺一般士兵沒有這個覺悟(客觀事實),便召集了軍中的苗軍,先請吃飯,再給重賞,要他們賣命打仗,攻擊城池南關。
要說還是苗兵實在,吃了人家的,感覺過意不去,上級一聲令下,個個奮勇當先,拼死登城,城內守軍沒見過這個陣勢,一時之間有點支援不住。
李如松見狀,親自帶領主力部隊前來支援,眼看就要一舉拿下,可這夥叛軍實在太過紮實,驚慌之後立刻判明形勢,並調集全城軍隊嚴防死守,硬是把攻城部隊給打了回去。
明軍攻城失敗,麻貴卻有些得意:說我不行,你也不怎樣嘛。
但讓他吃驚的是,李如松卻不以為意,非但沒有愁眉苦臉,反而開始騎著馬圍著城池轉圈,頗有點郊遊的意思。
幾天後,他又找到了麻貴,讓他召集三千士兵,開始幹另一件事——挖溝。
具體說來,是從城外的河川挖起,由高至低,往城池的方向推進,這種作業方式,在兵法上有一個專用稱呼——水攻。
李如松經過幾天的圍城觀察,終於發現,叛軍城池太過堅固,如果硬攻,損失慘重不說,攻不攻得下來也難說。
但同時他也發現,城池所處的位置很低,而附近正好也有河流,於是……
這回啺萋櫸沉耍�醋懦峭獠歡細噠塹乃�唬�約扒礁�Σ歡銑魷值牧遜旃苡浚�荒芴焯焱諭煉侶��娑悅CR黃�笏��氪蚨濟歡允鄭�腫鬮藪搿�
此時,李如松正坐在城外高處,滿意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幕,他知道敵人眼前的困境,也知道他們即將採取的行動——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三天之後的一個深夜,久閉的城門突然洞開,一群騎兵快速衝出,向遠處奔去——那裡有叛軍的援軍。
明軍似乎毫無準備,這群人放馬狂奔,竟未受阻擋,突圍而去。
但自由的快樂是短暫的,高興了一陣後,他們驚奇地發現,在自己的前方,突然出現了大隊明軍,而且看起來,這幫人已經等了很久。
逃出包圍已然是筋疲力盡,要再拼一次實在有點強人所難,所以明軍剛剛發起進攻,脫逃叛軍便土崩瓦解,死的死,降的降。
由始至終,一切都在李如松的掌握之中。
他水攻城池,就料定敵軍必然會出城求援,而城外叛軍的方向他也早已探明,在敵軍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
但有一件事情仍出乎了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