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4/4 頁)
就算阿魯臺真的想要襲擊邊界,估計他也會說:“我還沒動手呢,就算打也是小打,你幹嘛搞這麼大陣勢?”
其實朱棣的動機十分簡單:
實話說了吧,就是想打你,你能怎麼樣?
看來先發制人的政策絕非今日某大國首先發明的,這是歷史上所有的強者通用的法則。
同年八月,朱棣第四次親征,千里之外的阿魯臺得到訊息後,馬上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溜號。他已經習慣了扮演逃亡者,並掌握了這一角色的行動規律和行為準則——你來我就跑,安全第一。
這是一次不成功的遠征,由於阿魯臺逃得十分徹底,朱棣什麼也沒有打著,只好班師回朝。
雖然此次遠征並無收穫,朱棣卻在遠征途中獲得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一件對他而言價值連城的禮物。
這件禮物就是他已苦苦尋覓二十年的答案。
【最後的答案】
胡濙終於回來了。
十六年前,他接受了秘密的使命,獨自出行兩湖江浙,探訪大小寺廟,只為了尋找朱允炆的行蹤,十年之間費盡心力,卻毫無收穫。
胡濙十分清楚,朱棣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商量的人,自他接受這個任務起,自己的命運就只剩下了兩種結局,要麼找到朱允炆,要麼繼續尋找,直到自己死去,另一個人來接替他。
沒有同伴,沒有朋友,不能傾訴也無法傾訴,胡濙就這樣苦苦尋找了十幾年,這期間他沒有回過家,連母親去世他也無法回家探望,因為在使命完成之前,他沒有回家的權力。
朱棣也並不是刻薄的人,他深知這項工作的辛苦,永樂十四年(1414),他終於召胡濙回來,並任命他為禮部左侍郎,從小小的給事中一下子提拔為禮部的第二把手,胡濙成為了眾人羨慕的物件,但只有朱棣和胡濙本人才知道,這一切不過是對胡濙從事的秘密工作的報答。
歷時十年,胡濙沒有能夠找到朱允炆,他只得回到朝廷做他的官。
這個人真的還存在嗎?或許這一輩子也找不到他了吧。
三年後的一次任命打破了胡濙的幻想。
永樂十七年(1419),朱棣再次命令胡濙出巡江浙一帶,這次任命看似普普通通,實際上是另一次尋找的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朱棣是獲得了準確的情報,朱允炆就在這一帶!
一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