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4/4 頁)
城的重任,他交給了袁崇煥。
但要準備即將到來的戰爭,這些還遠遠不夠,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孫承宗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練兵。
當時他手下計程車兵,總數有七萬多人,數字挺大,但也就是個數,一查才發現,有上萬人壓根沒有,都是空額,工資全讓老領導們拿走了。
這是假人,留下來的真人也不頂用,很多兵都是老兵油子,領餉時帶頭衝,打仗時帶頭跑,特別是關內某些地方的兵,據說逃跑時的速度,敵人騎馬都趕不上。
對於這批人,孫承宗用一個字就都打發了:滾。
他遣散了上萬名撤退先鋒,因為他已經找到了一個極具戰鬥力的群體——難民。
難民,就是原本住得好好的人,突然被人趕走,地被佔了,房子被燒,老婆孩子被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讓這樣的人去參軍打仗,是不需要動員的。
孫承宗從難民中挑選了七千人,編入了自己的軍隊,四年後,他們的仇恨將成為戰勝敵人的力量。
除此之外,他還做了很多事,大致如下:
修復大城九,城堡四十五;練兵十一萬,訓練弓弩、火炮手五萬;立軍營十二、水營五、火營二、前鋒後勁營八;造甲冑、軍事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守城的擂石)、滷盾等數萬具。另外,拓地四百里;招集遼人四十餘萬,訓練遼兵三萬;屯田五千頃,歲入十五萬兩白銀。
具體細節不知道,看起來確實很多。
應該說,孫承宗所做的這些工作非常重要,但絕不是最重要的。
十七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才。
天啟二年(1622),孫承宗已經六十歲了,他很清楚,雖然他熟悉戰爭,精通戰爭,有著挽救危局的能力,但他畢竟老了。
為了大明江山,為了百姓的安寧,為了報國的理想,做了一輩子老師的孫承宗決定,收下最後一個學生,並把自己的謀略、戰法、無畏的信念,以及永不放棄希望的勇氣,全部傳授給他。
他很欣慰,因為他已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袁崇煥。
在他看來,袁崇煥雖然不是武將出身(進士),也沒怎麼打過仗,但這是一個具備卓越軍事天賦的人,能夠在複雜形勢下,作出正確的判斷。
更重要的是,他有著戰死沙場的決心。
因為戰場之上,求生者死,求死者生。
在之後的時間裡,他著力培養袁崇煥,巡察帶著他,練兵帶著他,甚至機密決策也都讓他參與。
當然,孫老師除了給袁同學開小灶外,還讓他當了班幹部。從寧前兵備副使、寧前道,再到人事部(吏部)的高階預備幹部(巡撫),只用了三年。
袁崇煥用實際行動證明,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優等生。三年裡,他圓滿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並熟練掌握了孫承宗傳授的所有技巧、戰術與戰略。
在這幾年中,袁崇煥除學習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