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第3/4 頁)
上,往下扔石頭,一扔一個準。
更要命的是,車廂峽的構造比較簡單,只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沒有其他小路,從出口走到進口,要好幾天。這就意味著,如果你進了裡面,要麼回頭,要麼一條路走到黑,沒有中場休息。
幾萬民軍,就進了這條路。
這幾萬民軍,是民軍的主力,據說裡面還有李自成和張獻忠。
為什麼走這條路,沒有解釋,反正進去之後,苦頭就大了去了。
陳奇瑜的部隊堵住了後路,還站在兩邊的懸崖上,往下射箭、扔石頭,沒事還放把火玩,玩了十幾天,徹底玩殘了。
想跑是跑不掉的,想打也打不著,眾頭領毫無辦法,全軍覆沒就在眼前,實在熬不住了。
使用殺手鐧的時候到了。
我說過,他們的殺手鐧,就是投降,準確地說,是詐降。
〖沒條件,誰投降啊?
——春節晚會某小品〗
很有道理,很現實,但在這裡,應該加上兩個字:
沒條件,誰讓你投降啊?
所以在投降之前,必須先送錢,就如同上次送給王樸那樣。
於是頭領們湊了點錢,送給了陳奇瑜。
然而陳奇瑜沒有收。
崇禎沒看錯人,陳奇瑜同志確實是靠得住的,他沒有收錢。
麻煩了,不收錢,我們怎麼安心投降,不,是詐降呢?
但事實證明,頭領們的智商是很高的,他們隨即使出了從古至今,百試不爽的絕招——買通左右。
陳奇瑜覺悟很高,可是扛不住手下人的覺悟不高,收了錢後,就開始猛勸,說敵人願意投降,就讓他們投降,何樂不為?
陳奇瑜沒有同意。
陳奇瑜並不是王樸,事實上,他對這幫頭領,那是相當瞭解,原先當延綏巡撫時,都是老朋友,知道他們狡猾狡猾地,所以沒怎麼信。
我之前曾經說過,陳奇瑜是一個近似猛人的猛人。
所謂近似猛人的猛人,就是非猛人。
他跟真正的猛人相比,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拿破崙輸掉滑鐵盧戰役後,有人曾說,他之所以輸,是因為缺少一個人——貝爾蒂埃。
貝爾蒂埃是拿破崙的參謀長,原先是測繪員,此人極善策劃,參謀能力極強,但凡打仗,只要他在,基本都打贏了,當時,他不在滑鐵盧。
但最後,有人補充了一句:
如果只有他(貝爾蒂埃)在,但凡打仗,基本都是要輸的。
陳奇瑜的弱點,就是參謀。
和貝爾蒂埃一樣,陳總督是個典型的參謀型軍官,他很會參謀,很能參謀,然而參來參去,把自己弄殘了。
軍隊之中,可以沒有參謀,不能沒有司令,因為在戰場上,最關鍵的素質,不是參謀,而是決斷。
陳奇瑜同志只會參謀,不會決斷。
面對手下的勸說和勝利的誘惑,他妥協了。
陳奇瑜接受了投降,在他的安排下,近五萬民軍走出了車廂峽。
其實陳奇瑜也很為難,既要他們投降,又不能讓他們詐降,要找人看著,但如果人太多,會引起對方疑慮。為了兩全其美,他動腦筋,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每一百降軍,找一個人看著,監督行動。
注意,是一個人,看守一百個人。
想出這個法子,只能說他的腦袋壞掉了。
跟上次不同,這次張獻忠毫不拖拖拉拉,很有工作效率,走出車廂峽,到了開闊地,連安撫金都沒拿,反了。
我很同情那些看守一百個人的人。
事情到這裡,就算是徹底扯淡了,崇禎極為憤怒,朝廷極為震驚,陳奇瑜極為內疚,最終罷官了事。
了事?那是沒可能的。
各路頭領紛紛煥發生機,四處出戰,河南、陝西、寧夏、甘肅、山西,烽煙四起。
估計是歷經考驗,外加煥發第二次生命的激動,民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強,原本是被追著跑,現在個把能打的,都敢追著官兵跑。比如陝西著名悍將賀人龍,原本是去打李自成,結果被李自成打得落花流水,還圍了起來,足足四十多天,斷其糧食勸他投降,搞得賀總兵差點去啃樹皮,差點沒撐過來。
到崇禎八年(1635),中原和西北,基本是全亂了,這麼下去,不用等清兵入關,大明可以直接關門。
好在崇禎同志腦子轉得快,隨即派出了王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