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第3/4 頁)
、親切的崇禎告訴他,自己將繼承兄長的遺願,重用他,信任他,太陽照常升起。
於是他相信了。
所以他完蛋了。
現在反擊已不可能,從他拋棄崔呈秀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失去了所有的威信,一個不夠意思的領導,絕不會有夠意思的員工。
閹黨就此土崩瓦解,他的黨羽紛紛辭職,乾兒子、幹孫子跟他劃清界線,機靈點的,都在家寫奏疏,反省自己,痛罵魏公公,告別過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狂風暴雨,魏忠賢決定,使出自己的最後一招。
當年他曾用過這一招,效果很好。
這招的名字,叫做哭。
在崇禎面前,魏忠賢嚎啕大哭,失聲痛哭,哭得死去活來。
崇禎開始還安慰幾句,等魏公公哭到悲涼處,只是不斷嘆氣。
眼見哭入佳境,效果明顯,魏公公收起眼淚,撤了。
哭,特別是無中生有的哭,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高難度技術。當年嚴嵩就憑這一招,哭倒了夏言,最後將其辦挺。他也曾憑這一招,扭轉了局勢,幹掉了楊漣。
魏公公相信,憑藉自己聲情並茂的表演,一定能夠感動崇禎。
崇禎確實很感動。
他沒有想到,一個人竟然可以噁心到這個程度,都六十的人了,幾乎毫無廉恥,眼淚鼻涕說下就下,不要臉,真不要臉。
到現在,朝廷內外,就算是掃地的老頭,都知道崇禎要動手了。
但他就不動手,他還在等一樣東西。
其實朝廷鬥爭,就是街頭打架鬥毆,但鬥爭的手段和程式比較特別。拿磚頭硬幹是沒辦法的,手持西瓜刀殺入敵陣也不是不行的,必須遵守其自身規律,在開打之前,要先放風聲,講明老子是哪幫哪派,要修理誰,能爭取的爭取,不能爭取的死磕,才能動手。
崇禎放出了風聲,他在等待群臣的響應。
可是群臣不響應。
截至十月底,敢公開上書彈劾魏忠賢的人只有兩三個,這一事實說明,經過魏公公幾年來的言傳身教,大多數的人已經沒種了。
沒辦法,這年頭混飯吃不易,等形勢明朗點,我們一定出來落井下石。
然而崇禎終究等來了一個有種的人。
十月二十六日,一位國子監的學生對他的同學,說了這樣一句話:
“虎狼在前,朝廷竟然無人敢於反抗!我雖一介平民,願與之決死,雖死無撼!”
第二天,國子監監生錢嘉徵上書彈劾魏忠賢十大罪。
錢嘉徵雖然只是學生,但文筆相當不錯,內容極狠,態度極硬,把魏忠賢罵得狗血淋頭,引起極大反響。
魏忠賢得到訊息,十分驚慌,立即進宮面見崇禎。
遺憾,他沒有玩出新意,還是老一套,進去就哭,哭的痛不欲生,感覺差不多了,就收了神功,準備回家。
就在此時,崇禎叫住了他:
“等一等。”
他找來一個太監,交給他一份文書,說:
“讀。”
就這樣,魏忠賢親耳聽到了這封要命的文書,每一個字都清清楚楚。
他痛苦地抬起頭,卻只看到了一雙冷酷的眼睛和嘲弄的眼神。
那一刻,他的威望、自信、以及抵抗的決心,終於徹底崩潰。
精神近乎失常的魏忠賢離開了宮殿,但他沒有回家,而是去了另一個地方,在那裡,還有一個人,能挽救所有的一切。
魏忠賢去找的人,叫做徐應元。
徐應元的身份,是太監,不同的是,十幾年前,他就是崇禎的太監。事到如今,只能求他了。
徐應元是很夠意思的,他客氣地接待了魏忠賢,並給他指出了一條明路:立即辭職,退休回家,可以保全身家性命。
魏忠賢思前想後,認了。
立即回家,找人寫辭職信,當然,臨走前,他沒有忘記感謝徐應元對他的幫助。
徐應元之所以幫助魏忠賢,是想讓他死得更快。
和魏忠賢一樣,大多數太監的習慣是見風使舵,落井下石。
一直以來,崇禎都希望,魏忠賢能自動走人(真心實意),畢竟閹黨根基太深,這樣最省事。
在徐應元的幫助下,第二天,魏忠賢提出辭職了,這次他很真誠。
同日,崇禎批准了魏忠賢的辭呈,一代巨監就此落馬。
落馬的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