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歐陽修費盡心思把滁州百姓從城裡拉出來遊玩,正是想讓他們在青山綠水的激發下,表露出那種沐浴著太平盛世的聖恩的快樂。所以,歐陽要強調滁州人的快樂不是山林裡的快樂,不是桃花源的快樂,而是現實的快樂。此記全篇皆虛,只兩筆是實的,這是第一筆——惟其如此,太守才能替皇上高興得起來。皇上是不喜歡看到自己的子民沉溺於“山林之樂”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滁州一派太平景象,“頹然乎其間”的歐陽修醉了,也許一醉就是很多年,可是就在這裡終老,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然而,歐陽修其實是很清醒的,一喝酒臉就紅,只是為了表達這種樂在其中的心態,雖然現在是被放在了這山水之間。
到這裡,作者明寫山水之樂或者什麼與民同樂,而實表忠君之志,“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意思就很昭然了。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這是第二筆實寫,意思也很明白:我廬陵歐陽修的文章,能夠給你的聖朝潤色鴻業。
注意,這篇記虛實遠近相濟的寫法,全與南派文人畫的法式相通。
綜上,《豐樂亭記》是寫實寫情,《醉翁亭記》寫虛寫意,而後者才是著力之文。
比較柳宗元那實寫悽山冷水的《小石潭記》,可以看出歐陽修在政治上比柳宗元成熟得多,也更善於利用自己文豪的身份。
據《滁州志》記載:“歐陽公記成,遠近爭傳,疲於摹打。山僧雲:寺庫有氈,打碑用盡,至取僧室臥氈給用。凡商賈來,亦多求其本,所遇關征,以贈監官,可以免稅。”
原來,《醉翁亭記》全篇18個“者”字,21個“也”字,16個“之”字,25個“而”字,10個“樂”字,達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朗誦的氛圍,一種搖頭晃腦、陶然醉之的催眠效果。這是最好的利用文筆做政治宣傳的企劃案例。
歐陽修在滁州做官,真的只是遊樂于山水間嗎?錯。
其實,歐陽修在滁州是很有作為的。他知州前後不到兩年時間(實任週期更短),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重修了城垣,開闢了很多旅遊景點,還在城外開闢練兵場,加強武備,整飭治安環境(百姓真“不知兵”可不行)。但,因為慶曆新政被推翻之後,舉國上下的政風也為之一改,鼓吹“寬簡”的風格,於是,他把自己的治理滁州,也包裝成了“寬簡無為”風格。
後來,他去代理開封府尹——這個官職大家很熟悉。巧了,歐陽修的前任,正是包公。包大人開前門辦案,鐵面無私,御下極嚴。屬官們白天笑,夜裡哭,苦捱時光,終於把包大人盼走了。歐陽公緊接著來升堂,卻是潤物無聲,不拍驚堂木,也把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後人多事者,曾在開封府衙東西兩側各樹一座牌坊,一座寫著“包嚴”,一座寫著“歐寬”。
歐陽修是個很會做官的好官。
。 想看書來
歐陽修的“秀才說到兵”(1)
——《伶官傳序》為什麼感慨萬千
歐陽修《新五代史》的《伶官傳序》,歷代被稱為有“遠見卓識”的好文章。在歐陽修《新五代史》中,《伶官傳》的地位也很高,可以與《唐本紀第五》記載後唐莊宗李存勖本人的部分參照並讀。因為,作者歐陽修作為文豪,在這篇序文裡提煉出了很多的警句,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等等。
不過,從歐陽修這樣堪稱北宋一朝的“有識之士”總結出的前代“教訓”中,後人可以看出北宋人的思維方式,窺見北宋積弱乃至最終淪亡的主觀原因。
換句話說,歐陽修從作家視角修史,宋朝皇帝以玩家視角讀史,這種嚴重忽視歷史客觀性的態度,是有宋一代不能很好利用歷史經驗,而衰亡下去的一個直接誘因。
《伶官傳》裡的是與非
先看看《伶官傳》裡的這些主角——伶官。這個身份,在歐陽修這樣的儒家文宗看來,就是非常滑稽的。“伶官”指供奉內廷的伶人及伶人中有官職者。最早是單純的樂官,比如春秋時晉國的師曠;也有的帶一點表演,如楚國的優孟。其中師曠是貴族化的,優孟則來自於民間,這些人在古代是很受尊重的宮廷藝人,都是很有智慧和操守的人。高漸離在秦統一天下後,也曾借擔任宮廷樂官的身份,試圖刺殺秦始皇。
到唐朝,隨著行政體制的系統化與科學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