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秦的統治雖然如此短命,卻給中國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記。中國已由分封制的國家改變為中央集權制的帝國,並一直存在到
2O世紀。如果說中國的西方名宇(China)由秦(Ch’in)而來,那是恰當的。
四、漢帝國
秦始皇一舉廢除了分封制度,不過,繼秦而起的漢皇帝更重實際且謹慎,他先略微恢復一點分封制,然後再將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在開頭時,他將封地授予他的兒子們和近親,不過這些封地的面積比從前周時期的封建國家的面積要小;而且,它們被散置在由國家官員直接治理的行政區之間。後來,公元前127年時,漢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餘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於是,封地不斷縮小,其重要性也不斷下降,僅僅成為大地產。秦始皇建立的帝國結構又漸漸恢復,只是沒有原先的恐懼和壓迫。因之,漢帝國繁榮了四個世紀,約相當於羅馬帝國的統治時間。
漢帝國就其遼闊的領土來說,也和羅馬帝國相似。在最初的60年間,漢統治者主要是集中全力恢復國家的力量和鞏固王朝的統治。但是,到了“好戰的皇帝”武帝(公元前141—87年)時期,帝國的疆界大大地向四面八方擴充套件。南面的部落地區被併吞,不過在帝國的這一部分地區開始由操漢語的人居支配地位之前,經過了長達好幾個世紀的中國人移居該地區和當地諸民族被同化的過程。最大的擴張發生於西面,在西面,中國探險隊穿過中亞,與印度西北部的貴霜帝國建立了聯絡,從而大大增加了取道絲綢之路的貿易量(見第七章第二節)。
遊牧匈奴在騎兵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的取之不盡的馬匹。事實上,中國人為了他們騎兵部隊所需的馬匹,也只好與遊牧部落進行貿易交往。但是,中國人擁有一種起決定性作用的新式武器,那就是他們在封建戰爭後期發明的弩。弩上裝有鉤弓弦的機括,一板扳機,就射出矢來。比起普通的弓,弩的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強。由於這種武器和大帝國可排程的種種資源,漢朝時期的中國疆域已開始初步呈現現在所具的規模。
不僅在領土範圍上,而且在人口數量上,漢帝國也可與羅馬帝國相比較。公元1年的人口調查(據說是比較準確的)表明,漢帝國有1220萬戶人家,總人口是5960萬人。而奧古斯都(公元前27…公元14年)時期羅馬帝國的人口據估計是,在歐洲有3000至5000萬人,在亞洲要稍微少一些,在非洲有不到2000萬人。
居漢帝國之首的是皇帝,他不僅被授予全部的世俗權力,而且還要對其臣民的實際的幸福和繁榮負責。對皇帝本人尊嚴的強調體現在他日常活動的各個方面——體現在他主持的朝廷或神殿的長時間的儀式中,體現在為每一種場合所規定穿的長袍上,體現在有大群的官吏、朝臣、太監和妃妾侍侯在他身邊,有漂亮的馬車供他去旅行,還有宏大的陵墓供人們日後用莊重的儀式去安放他的遺體。
居皇帝之下的是兩名高階官吏,相當於現代的總理和首相。他們經常與皇帝接觸,負責政府的實際工作。在他們之下的是九卿,分掌如下職責:宗教禮儀,宮殿警衛,照管御用車馬,懲處罪犯,接受外國領導人的敬意和貢物,記錄皇族、宗室的名籍,徵收國家稅收,管理帝國財政。
除中央政府之外,還有往下依次管理州、郡、縣、鄉的地方官僚機構。基層官吏分派到如下任務:徵收捐稅(包括穀物、紡織品或現金),捉拿罪犯,維護公路、運河和糧倉,提供驛馬和一連串的驛站來維持帝國的郵政。
據說,公元1世紀時,官僚機構中共有官吏13萬名,平均每400或500個居民僅攤到一名。與總人口相比,官吏的數目夠小的;在中國整個歷史上,這也很典型,可以解釋為帝國政府所起的作用頗有限。中國有句諺語說,“治理國家猶如煮一條小魚:不宜過分”。因而,在現代世界中被認為理所當然的那些為社會服務的職責,中國曆代政府均不承擔,上述九卿的職責可清楚地表明這一點。更確切地說,中國政府的主要作用在於徵收捐稅、保衛國家免遭外來進攻和鞏固王朝不受內部顛覆。
官僚是個特權集團,但不是世襲的。漢時期,發明了一項獨特的制度,就是透過全國競爭性考試來選拔文職人員。公元前
124年,建立了一種帝國大學,招收的學生是專為政府部門培養的。學校不斷擴大,到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學生總數達3000人;在漢時代結束前,學生總數已達30000人。當考試這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