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一個記者能走多遠?--艾豐評傳 > 第4部分

第4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家有邪神初長成大夢歸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籃球夢之揮手之間我的番茄日常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師弟病弱幼崽?不,是世界天災!世界第一天才神奇寶貝:神奧開始【後續】快穿:戲精大佬又去拯救男主啦快穿之攻略了男二怎麼辦韓隊點名要你,刑警新星別想走掙脫綠空變身失落公主,我在新手村賣核彈海島求生:我能召喚海賊人物獲得槍神祝福的我,竟變成了女生全點悟性?當然要學遍天下武學火影:系統認錯主角後我覺醒了!傾盡天下攜手山河乒乓:師承張藏獒續寫國乒榮耀歐希樂斯的日記

邊寫書,幸虧那時還年輕,精力旺盛,這本書從1979年到1981年,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

一門學科,要從經驗上升為科學,就必須對其特定事物運動的規律進行理性的抽象。而理性抽象的第一步,便是建立基本的概念。很多人談採訪的藝術、採訪的體會、採訪的方法,但是,很少有人提出:什麼是採訪?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影響中國發展程序的人”(4)

艾豐提出來了:採訪是新聞記者(包括業餘報道者)為進行新聞報道所進行的瞭解客觀情況的活動。這個定義納入了採訪活動的三個要點:誰——記者,為了什麼——新聞報道,做什麼——瞭解客觀情況,三者結合,缺一不可。從這一概念出發,推出了採訪的基本任務:迅速地瞭解到典型的有新聞價值的真實事實。從這一目的出發,又定義了記者採訪的基本方式是社會活動。

就這樣,《新聞採訪方法論》從採訪這個概念出發,沿著採訪運動的客觀過程,同時,也是沿著理性的邏輯,層層深入,對什麼是事實,什麼是材料,什麼是角度,什麼是立場,什麼是客觀公正,以及這些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進行了嚴謹的定義和深刻的揭示,並且根據這些分析,提出了實用的10種基本採訪方法。

《新聞採訪方法論》1982年一出版,立即受到新聞界的強烈關注和極大歡迎。第一次印刷5�3萬冊,兩個多月銷售一空;第二次印刷2萬冊,一個月內又全部賣完。

1987年底,《人民日報》著名女記者柏生找到艾豐,對他說:“最近在評社會科學著作的最高獎——吳玉章獎金,裡邊有新聞這一項。我接到了兩本書,要我推薦,我看了看,這兩本書都不如你的書。要不把你的書推薦上去,我看還有希望。”艾豐猶豫了一下,說:“也好,試試看吧!”柏生很高興:“我看肯定能評上。要評上了,艾豐,你可一定得請客。”艾豐嘿嘿一笑,樂了。

評獎結果出來了。《新聞採訪方法論》與郭沫若、呂叔湘等大師的著作為伍,獲得當時我國社會科學著作的最高獎——首屆“吳玉章獎金”優秀獎。在新聞界,與艾豐一同得獎的,還有著名新聞史學家方漢奇教授的《中國近現代報刊史》。同這些“學術方家”相比,艾豐這個40多歲的“老記者”在其中卻是資格最嫩、年齡最小的,他自己確實有喜出望外、“受寵若驚”之感。

至今,《新聞採訪方法論》已再版和印刷十餘次。其間,艾豐又奉獻了這本書的姐妹篇《新聞寫作方法論》。有關人士估計,這兩本書的發行總量已經超過50萬冊以上。毫不誇張地說,在中國新聞領域從業的人,包括那些在各個領域從事新聞報道工作的人,不知道艾豐的這“兩論”尤其是《新聞採訪方法論》的人是不多的。這本書至今仍為大學新聞專業學生參考教材,而且是新聞從業者的必讀書。換言之,讀新聞專業,你就不能不讀艾豐,以至於有記者向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張徵教授討教“怎樣提高報道水平”時,得到的竟是簡單的一句話:“把艾豐的書好好看看就行,那裡面有東西。”

回過頭來,我們不妨看看艾豐在申報吳玉章獎金時的“申報理由”。他是這麼說的:

第一條,中國採訪學研究最高水平。因為以前的採訪學都是經驗總結性的,而鄙人的採訪學是把它上升到了學術體系。

第二條,世界採訪學的最高水平。蘇聯的採訪學我是大學學的,美國在這方面的權威著作我也翻譯過,不過如此而已。我的著作採訪思想和案例不僅有中國的,而且涵蓋了全世界的,而我超出他們的部分是我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

第三個理由是,本書雖然是新聞學著作,但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有若干新見解,就是說提出了新的東西。如本書第一次訂正了“第一手資料”的概念,糾正了中國詞典的謬誤,修正了美國和英國最權威詞典的不足。又如我從哲學的角度上對“事實”這一概念,對“現象和本質”這一哲學範疇都做了有自己創見的深入分析。

這三條自我推薦理由,時至今日可能還會讓有些人讀來極不舒服。因為在中國人的思維中,謙虛謹慎才是美德,即使你肚裡有十分的貨,那你也得稱它不足一分的價值。對此,艾豐也是瞭解的,所以他在“申報理由”中特別補充了這樣一句:

各位評委看到我上面的申報理由,可能認為我很不謙虛,但本人對學術領域謙虛的理解就是如實地描述事物,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意義。

“影響中國發展程序的人”(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為君愛與時光經年不遇絕命遊戲主動快樂噬魂天下放過地球吧他還是個孩子[綜影] 作者:衿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