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換上去的新人若是不中用,不僅救民賑災的事情辦不好,就是明年的春耕恐怕都要耽擱了,一年的災只怕就要變成兩年,太子初秉大政,不宜有大的失政,臣以為,即使換馬,也要等到明年秋後秋糧下來以後再說,且應一道一道的換,兩個月換一道,走一步看看,謹慎些好!”
李世民初時神情淡漠,到後來愈聽愈是認真,一邊聽一邊用手指輕輕叩擊著案子,謂然嘆道:“看來把你放在中書省是錯用了。這些話,蕭瑀和封德彝日日都來東宮,卻是從來也未聽他們說過。大災的事情我倒聽他們說過,徵詢他們對地方用人的意見,他們就見不及此。裴寂雖然老朽糊塗,在這方面到底比他們略強一些。看來尚書省確實還要有一個實心任事心明眼亮的人來坐鎮!”
房玄齡謙遜道:“殿下言重了,臣職在吏部,吏情關乎民情,想得多一些原是應該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吏情關乎民情,說得好。這件事情就依你的主意辦,這張名單暫且壓下,先把眼前這場大災應付過去再說。”
房玄齡又躬了一躬,略帶笑容道:“殿下英明,臣告退!”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地方上的事情,玄齡還要多加留心才是。”
房玄齡應了一聲是,緩緩退了出去。
李世民這才轉向一旁的李道宗,笑著道:“事情太多,冷落你了,如何,這一路走的可還舒心?”
李道宗咧嘴一笑道:“殿下剛剛入主東宮便送了我一件大禮,自然舒心得緊。不過說起來這些虛名我平素不在乎的,你知道,我還是願意回去帶兵。”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道:“我知道,父皇削奪你的兵權,你代我受了委屈。放心吧,此刻京裡既然是我主事,定要還你個公道。此番我原本欲將你的封邑與孝恭對調,卻又怕在外統兵的李靖心裡不安,便折衷處理了。兵總歸有你帶的,不過現下我有別的事情差派你。”
李道宗苦笑道:“除了帶兵,我什麼也不會的,在朝裡做官,非鬧出笑話不可!”
李世民哈哈大笑:“莫怕,此番回京,我的意思是由你出任鴻臚寺卿,兼領左金吾衛大將軍,接掌劉弘基手上的京兆兵權。”
李道宗一愣:“鴻臚寺卿?”
李世民點了點頭。
李道宗苦著臉道:“我於禮儀上的事情一竅不通,殿下這豈不是逼著驢子下水麼?淮安王老成持重又熟知禮數,一張嘴能把死人說活,殿下何不用他?”
李世民忍著笑道:“不必擔心,禮儀上的事情,自有少卿安排妥貼。你守邊多年,突厥都奈何你不得,把那些外番打得怕了,這些化外之人素來不習王化悖逆倨傲,由你出任鴻臚寺卿,只怕還能震懾他們一下。淮安王叔雖說能言善辯,但人太和氣,又沒在戰場上與這些異族照過面,壓不住這些人。說起來坐這個位子的最合適人選是溫彥博,奈何此刻人在定襄做蘇武,沒法子,只能由你來支應一陣了,放心,待京師的局面穩定下來,我還讓你回北邊去帶兵。”
李道宗問道:“我頂了劉弘基的位子,他怎麼安排?”
李世民笑了笑:“他要求到前方去,我準備安排他替你的位子,出任靈州都督安西都護。”
李道宗吃了一驚,詫異地問道:“李藥師怎麼辦?”
李世民神色凝重起來:“李靖加封國公,我另有重用!”
見李道宗不解,他緩緩道:“京城的事情你都聽說了,我不贅述。目下各地尚且安定,唯有幽州都督廬江王李瑗和天紀軍總管燕王李藝動向曖昧,這兩個人你一向也知道,他們的防區廣闊,正對突厥正面,為東都、太原門戶,位置極重要,一旦有變,朝廷的東部防線便全線洞開,總得有個三軍賓服的人去坐鎮接掌才好,朝中這些武將,數來數去,恐怕只有李靖堪當其任。”
李道宗衷心地道:“殿下英明,舉目朝中,除李藥師外,恐無人當得起‘名將’二字!”
李世民哈哈大笑:“你這靈州小霸王居然也會服人,這倒真是一件奇聞了。”
李道宗正色道:“臣在靈州吃了多少次虧,方才摸出了突厥人的虛實,站穩了腳跟,李靖率偏師千里北進,水土不服敵情不明,峽口一戰大敗金狼鐵騎,那憑的確是真功夫,沒有半分花拳繡腿。說老實話,雖說皇上敕命召我回京,若接我將印的人不是他,我縱然抗敕也絕不會將邊防輕易託付他人。”
他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恕臣直言,殿下若是欲對突厥用兵,帥印恐非此人莫屬!”
李世民笑道:“怎麼,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