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後,C2C可能向B2B發展的威脅,於是進入了這個領域。而在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發現支付是C2C中核心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想出支付寶這樣一個工具。
這樣一個邏輯幾乎是全對的。只是馬雲和他的夥伴們在這樣一個故事裡顯得太神奇了,他們進入C2C,淘寶就火起來了,兩年之內就成為已經做了四年的易趣的對手,他們要解決支付問題,支付寶就出來了,而且很快就成為不錯的一個支付工具。
他們是神仙嗎?不是,所以邏輯也不應該是這樣的。
所以支付寶的真實發展起源是這樣的:幾乎從馬雲開始做電子商務這一塊起,他就一直在琢磨這個領域的核心問題。他把電子商務分成三塊: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正是認識到了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信用環境不好,所以馬雲和他的創業夥伴們從開始做阿里巴巴的時候就小心翼翼地避開後兩者,只做資訊流。而與他同時開始從事電子商務的同道們,很多都是因為胃口太大或者是沒有想清楚其中的核心,把電子商務簡單地看成從網上買東西,最後因為目標太大而累死在了半道中。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阿里巴巴的成功是因為它縮小了目標,把目標建立在一個可以操作的範圍之中並實現了它。
而到了2004年,馬雲和他的創業夥伴們認為,中國的環境已經到了可以解決物流和資金流的時候了。他們的依據是一份來自於世界貿易組織的研究報告,這個全球最大的組織在這份報告裡聲稱:根據他們對全球上百個發展中國家的研究,在工業化過程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一千美元上升到三千美元的時期是信用重建的時期。而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由於近年來經濟的迅猛發展,國民生產總值上升巨大,人均一千美元這條均線被紛紛突破,因此馬雲認為,這些地方已經進入了信用重建期,解決網上貿易中的物流和資金流的時候已經到來了。而阿里巴巴進入的這個C2C領域,正好是一個著手的地方。
因此也就有了本書現在這個結構。如果就支付寶現在的規模而言,它應該是淘寶的一個附屬部分。從現在的情況而言,支付寶的絕大部分使用者來自於淘寶,真正要把支付寶做成一個第三方的支付平臺似乎還差得很遠。
但是同時,作為馬雲的阿里巴巴之夢來說,支付寶又是一個最活躍的平臺。因為馬雲要從這裡解決物流和資金流,他因此對這個現在還只有90多人的公司投入的精力和財力是最大的。同時支付寶公司也是阿里巴巴中最為活躍的一個部門,它的談判物件都是恐龍級的,比如說四大國有銀行、十大股份制銀行、最優秀的國內物流公司,等等。所以作者考慮了又考慮,最後還是決定把支付寶作為獨立於淘寶之外的單獨一章出現在本書之中。
另外誰知道呢?中國的發展是奇妙的,就像作者之前聽到曾經的中國首富劉永行這樣說過:“我自己也無法想像,一個四川縣城裡腿有殘疾的青年,在經過二十年的奮鬥以後,可以成為數十家企業的企業主,並在上海浦東的一個辦公室裡回憶自己的過去。”沒有人能預言明天的中國會怎樣。同樣我們也無法預言未來的支付寶會怎樣,而如果我們從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這三個電子商務組成部分,以及馬雲做事言出必行的風格來看,支付寶很有可能——我說的是很有可能——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內的巨型公司。
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細聽一下這個涉及信用、安全、金融理念、合作、雙贏等所有當下中國時髦概念的工具背後所包含的夢想。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用什麼付錢?(1)
幾乎就在2003年淘寶網站在被製作的過程中間,馬雲和阿里巴巴的高層就開始了對網上支付的研究。
“我們幾乎看過了所有國內外電子商務的支付工具,到現在,《PAYPAL》這本書還放在阿里巴巴很多人的案頭。但我們認為,那些都不適合於中國現在的國情,我們必須重建一個。”馬雲說。
確實相對於國外的信用體系來說,要把現實中的支付搬到網上交易中去,中國的信用卡和銀行制度存在著巨大的問題。在eBay生長的美國,沒有多少人敢於嘗試對一個賣家預付過來並得到自己認可的產品不付錢。這意味著接下來所有的銀行都會對你停止貸款,你將不能透過信用卡付水電費房租,你將不能透過刷卡來進行消費,在美國這些對於個人來說幾乎就像回到太空那樣不方便——銀行信用體系構成了他們的生活基礎。而在中國,手持現金幾乎是最主要的支付方式,即便在大宗交易中,人們依然可以看到現金的出現。而這個現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