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利潤。而這種想法的基礎,我們已經在前一章裡看到過了。
因此馬雲說:“淘寶說好是要免費三年,我們就一定會免費三年,至於第四年收不收錢,我不知道。”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比易趣更像eBay(1)
這是一場戰爭,淘寶對eBay的戰爭。
人們喜歡用戰爭來形容商業競爭。在很多情況下也確實如此。但由於都是基於網際網路的企業,淘寶與eBay的這場戰爭看起來更加富有刺激性:因為網際網路的無限可擴充套件性,在C2C這個領域,持中文的同類市場幾乎只可能容納一個網站,沒有太多的騰挪空間。正像雅虎日本在日本市場上站穩之後eBay不得不退出市場一樣,淘寶或者易趣也必須在中國這個市場上決一雌雄,勝者獲得這個巨大的市場,敗者退出——幾乎有點像古羅馬的拼死角鬥一樣令人血脈賁張。
這場戰爭無疑將會持續不短的時間,有一億上網使用者的中國市場,對雙方都是一個志在必得的戰略高地。作為角鬥雙方的領導者,在2005年北京財富論壇上馬雲和惠特曼有過一次可能見面的機會,當時的馬雲高調叫陣,“期待著與惠特曼的見面”,但顯然後者並沒有作出回應。最終的結果是馬雲描述說“很遺憾地擦肩而過”。
這多少反應了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的套路,深究起來可以上升到文化的程度。淘寶像箇中國武士,上場之前先亮相,通姓報名,大聲挑戰;而eBay指揮下的易趣更像個西方騎士,沒有多餘的話,只是默默地把劍亮了出來。
而從初步的反應來看,淘寶獲得的喝彩顯然超過了易趣——因為這是在中國。用馬雲的話來形容:“eBay也許在海里是條鯊魚,但我是長江裡的一條鱷魚。如果我們在大海里對抗,我肯定鬥不過它,但如果我們在江河裡較量,我們能贏。”
而在交手一兩個回合淘寶佔有上風之後,馬雲的叫陣調子更高:“我們希望易趣在推廣方面有越多的錢越好。如果易趣不花這個錢,那麼培育市場的工作就得淘寶來做,我們就必須花這個錢,現在易趣花了這個錢,把市場培育起來了,淘寶就只需贏過易趣就行了。”言下之意,淘寶贏過易趣不是個問題。
沒有人追問接下去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馬雲認為淘寶可以贏過易趣?這多半是因為易趣的缺陣,口水戰是叫人喜歡的,但易趣顯然更傾向於沉默。
作為一本研究阿里巴巴的書,我們不會放過這樣的問題。甚至“像eBay是海里的鯊魚”這樣簡單的回答也不會令作者滿意。是的,把eBay領導下的易趣比做是海里的鯊魚,把淘寶比喻成長江裡的鱷魚並不公平。我們可以同意eBay與易趣的關係更為緊密,因此易趣更西方化一些。但馬雲一直宣稱的阿里巴巴領導下的淘寶是本土企業也是不完整的,因為畢竟阿里巴巴公司裡有孫正義的股份,即便馬雲和他的高層有更大的主導權也不能改變這一問題的本身。在研究者看來,馬雲所宣稱的淘寶與易趣之間的戰爭是本土企業對跨國公司之間的一場戰爭並不存在,因為淘寶的資本也不來源於國內。這種說法更多地是馬雲博取掌聲的一種手段。
所以終極問題是,如果淘寶確實佔有優勢的話,是什麼公司治理機制保證了這個晚了兩年的網站在現階段領先於易趣?
而其實答案非常簡單,“淘寶比易趣更像中國的eBay”。
正是馬雲所領導下的管理層對淘寶有更大的主導權這一點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研究過eBay,並非常非常尊重它。透過一切的外在表現,我們發現他的核心正是阿里巴巴當初想實現的那種價值:尊重客戶。Ebay做C2C網站的核心理念在於它想讓人們透過這樣一個形式平等地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在美國,它的這個理念被落實得一清二楚。”
“它的網頁乾淨到簡陋的程度,是為了方便使用者翻閱時簡單;它的支付方式是透過信用卡到信用卡的,這是基於美國信用制度的最方便方式。諸如此類,透過一系列的表徵我們彷彿與eBay的企業領導在尊重使用者方面對了一場話。因此我們在設計淘寶的時候也都向這個方向努力,比如說我們按中國人的習慣來設計這個網站的名字,而不是按網路公司的習慣弄一個洋氣的名字;按中國的習慣來進行頻道的分類,而不是像eBay一樣直接進入類目;按中國現在的情況來設計淘寶的支付方式(關於這一點,讀者可以在後面的支付寶一章中詳細地看到)。所有的這一切,都體現了eBay在美國C2C網站的競爭中生存下來的根本原因——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