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做大中大夫,一個是郎中令,都是朝中重臣。
汲黯看到公孫弘比自己到得還早,就說:“公孫大人,早啊?”
公孫弘樂了:“汲大人,你不是也來了嗎?”
汲黯直言不諱:“公孫大人,聽說太后派所忠到你府上去啦?”
“是啊,聽說太后也派東方朔到您府上去啦?”
汲黯點點頭,“是的,是的。”
“那,大人對丞相的人選已考慮周全了?”公孫弘先發制人。
“在下已是胸有成竹。”
公孫弘則學著他的腔調:“呵,是的,汲大人,我也是成竹在胸。”
汲黯來個竹筒倒豆子:“我胸中的竹子,可是竇嬰作丞相。”
公孫弘沒想到他在此亮出底牌,忙說:“竇丞相?啊,對,對,竇丞相就是我胸中的竹子。”
汲黯見他隨聲附和,便緊跟著敲上一槌:“公孫大人,此話當真?”
公孫弘有點口吃:“呵……,汲大人,君子……無戲言。”
汲黯來個尋根問底:“那前幾天,你還說,你的老師董仲舒是最佳的丞相人選哪。”
公孫弘笑了。“汲大人,此一時,彼一時嘛。”
汲黯單刀直入:“那,皇太后的一百兩金子……”
公孫弘急忙打斷話茬:“呵,皇太后……豈止只有一百兩黃金?一千兩,一萬兩也有的是啊。”
汲黯樂了,哈哈大笑。
這時,司馬相如和灌夫二人也來到承明殿中。
公孫弘忙上來打招呼:“啊,司馬學士,你也來啦?”
司馬相如回答道:“臣奉皇太后之命,早一點上朝。”
汲黯則問灌夫:“灌將軍,你怎麼來了?”
灌夫不以為然地說:“老臣應皇上之召,來湊湊熱鬧。”
四人面面而覷,大家都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只聽一聲召喚:“宣早到朝上的幾位大臣上殿!”原來是東方朔的聲音。
他們急忙整理衣冠,走向未央宮的正殿。
大殿之上,武帝已端坐中間,後邊侍候的不是所忠,而是東方朔。幾位被召見的大臣,行跪見之禮後,分別被賜坐於左右。
一旁的宣室之內,所忠領著王太后入座。太后讓所忠把門半開著。
武帝打量他們一眼,說道:“眾位愛卿,太皇太后葬事已畢,這朝中的大事,也該定了。朕曾命竇嬰和田鼢二人,代理丞相之職。今天召諸位愛卿早點前來,要請你們各抒已見,看看他們誰當丞相,最為合適?”
灌夫是個急性子,急忙站起來說,“陛下,臣在先帝時,曾隨魏其侯竇嬰出兵平定七國之亂。竇嬰文有文韜,武有武略,為掃平七國亂賊,立下汗馬功勞。那時,就連大將軍周亞夫都說,他只是帶兵安營之材,而竇嬰,才是安邦治國的丞相之材啊。”
王太后在宣室內,皺了皺眉頭。她沒想到,由這個人先說了有利於竇嬰的話。
司馬相如則接過話來。“陛下,臣以為,田鼢田大人,在陛下剛即位時,即為太尉之職,也是位至三公。如今太皇太后的喪事,田大人為寢陵使,大事小事,安排得井井有條,老臣新吏,人人稱道。臣以為,田大人為丞相,更為合適。”
東方朔向褲檔附近摸了摸,好象有蝨子咬人。司馬相如馬上紅了臉,而武帝和眾人卻大笑起來。
宣室內的王太后不知外面在笑什麼,她點了點頭,向所忠使了個眼色。意思是說,這一百兩黃金,沒有白花啊。所忠點頭稱是。
這時汲黯說話了。“陛下,臣以為,丞相之職,非竇嬰不可。田大人既然治喪有功,作為皇陵統管,倒是挺合適的呢。”
王太后在宣室內,緊皺起眉頭。她小聲道:“這東方朔,真的沒說服他?”所忠轉過臉去,哭喪著臉,搖了搖頭。
武帝不表態,轉過臉來問公孫弘:“那公孫愛卿,你的看法如何啊?”
公孫弘慢吞吞地說:“陛下,臣以為,這丞相嘛,本來就該皇上您定的事,要我們這些當臣子的說,真是太難了。”
“朕今天要你來,就是要你說個明白。”
公孫弘躲不過了,便說:“臣以為,竇嬰做過丞相,可他卻被太皇太后,也就是他的姑母,給免了。這個嘛,就說明,當年太皇太后也以為竇嬰做丞相不太合適。可田鼢田大人,要做丞相嘛,臣以為,只要是太后的旨意,也是皇上您的旨意,也就是臣的意思。”
武帝一針見血:“那你是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