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準化了——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已經精簡成一套可重複的模式。儘管一些醫生責備這種發展就像“食譜醫學”一樣模式化,但是它確實有很多優勢。以規則為基礎的醫學建立在不斷積累的成百上千份醫療案例上。醫學專家不必根據每一位患者完全改變醫療方式。但事實上,這些工作電腦也能完成。記住,電腦所不能做的事情是像人一樣具有共情能力,當涉及人際關係時,電腦就成為了專注自我而與現實隔絕的孤獨症患者。
共情能力在醫學領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例如,幾年前,有兩名病症相同的郵局工人去不同的健康護理中心看病。其中一人告訴醫生,他感覺疼痛並噁心,認為自己感染了炭疽熱,因為最近在郵局發現了這種疾病。醫生馬上打電話給相關的公共衛生部門,得到的回答是,炭疽熱並沒有什麼危險,沒有必要開抗生素的處方。於是,醫生開了止痛藥泰諾(Tylenol)後便讓他回家了。幾天後,這位病人死於炭疽熱。同時,另一位郵局工人去了僅相隔幾米的另一家醫院,並且進了急診室。他的醫生並不知道另一位郵局工人的情況,經過診斷,認為他感染了肺炎。但是,這位郵局工人告訴醫生他工作的郵局正受到炭疽熱的威脅。於是,醫生又對他進行了另一項檢查,即使她並不認為自己的病人感染了炭疽熱。她給這位郵局工人開了環丙沙星(Cipro),專門治療炭疽熱的抗感染藥。醫生並沒有把她的病人送回家,而是將他安置在醫院裡,讓傳染病專門醫師進行診斷。檢查結果出來了,這位工人確實感染了炭疽熱。這也顯示了,正是醫生的共情能力,耐心的傾聽、直覺的判斷以及打破常規的勇氣讓病人死裡逃生。“我只是聽了病人所說的話,”她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病人說‘我知道自己的身體有些不對勁。’”這位醫生的共情能力讓她能設身處地地瞭解病人的感受,挽救了這位郵局工人的生命。
“醫生並不僅僅透過對病人的感受做出準確的診斷來體現共情能力,還透過病人說話的語速、聲調、停頓和整體神情來判斷病情,”哈爾本說,“共情能力對客觀知識、技術運用以及其他醫療工具起到補充作用,讓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正如這種新觀點所指出的,共情能力已經成為了醫生職業技能中最重要的部分。新一代的健康護理專業人員,例如急診室的醫生更受人們青睞——因為他們能將以規則為基礎的傳統醫學與以情感為基礎的共情能力結合起來,從而創造一種全新的醫學。
現在很多醫學院將與病人進行有效交流和理解病人的感受,作為學生綜合考評的一種方式。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依靠左腦工作的醫學職業領域,這是一種巨大的變化。同時,戲劇女演員梅根科爾(MeganCole)專程到美國醫學院教授“共情技巧”課程。
在課堂上,她介紹了正在接受培訓的醫生如何觀察病人的面部表情、語調、身體語言以及其他動作,以更好地感知病人的痛苦和了解他們的需求。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醫學院為學生開設了專門的課程,加強交流能力和從失敗中尋找教訓。美國費城傑佛遜醫學院,我在第三章曾提到過,甚至開發出了一套評估共情能力的系統——醫生共情能力傑佛遜評級方法(JSPE)。
儘管這套評估方法是新生事物,但是已經收效頗多。例如,在共情能力測試中獲得高分的人往往能在臨床護理上取得好成績。這就意味著,在相同情況下,病人更喜歡共情能力強的醫生。而且,共情能力測試的分數和醫學院入學考試或者醫生從業資格考試的分數毫不相關——這就說明,評判一個醫生能力的傳統方法並不能真正檢測出誰才是最好的醫生。在傑弗遜共情能力測試中,獲得高分的人與其他人之間存在的差異也十分有趣。女性的分數總體上高於男性。從事健康護理的專業人士的成績也要好於其他人。例如,護士普遍都得了高分——比有良好專業背景的醫生要高很多。
隨著健康領域對共情能力的日益認同,護士也將成為概念時代的關鍵職業之一。當然,護士的工作不僅僅是理解病人,他們提供的富有人情味的護理服務恰恰是不能外包或者用自動化技術替代的。班加羅爾的放射線學者們能探測到X射線,但是很難透過光纖電纜來產生共情作用,因為它無法觸控、探測或傳遞。隨著世界不斷進步,人口逐漸增加,社會對護士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在美國,未來十年內,護理工作將比其他職業更加供不應求。美國眾多健康機構將需要另外一百萬名新的護士以滿足需求。護士們常常要加班加點,照顧很多病人。他們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