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做別人不願做的事(1)
身在職場,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繁多的工作,有些人嘴邊經常說的是:“我就拿這麼點工資,憑什麼幹那麼多的事,我才沒那麼傻呢!”或者說:“老闆就給我這點錢,我何必賣那些傻力呢?”
在這裡,大家都覺得自己聰明,不會去做傻事。但也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所作所為,在其他人眼裡乾的卻都是“傻”事。
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女孩,每天都要提前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上班。來了之後,不僅把車間裡的辦公室打掃乾淨,還把樓道的地也打掃得乾乾淨淨。對此,有人說她,你打掃衛生再好又有什麼用,這不是你的工作職責,更不能說明你的工作成績,你看現在還有誰願意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呢?別犯傻了!可這個女孩卻說:“如果來了客人,看到樓道里很髒,那多影響公司形象呀!”
這個女孩每天都認真打掃衛生,這也確實與她的本職工作無關,也更是其他人不願意做的。可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她對公司的熱愛和一種強烈的責任感。
很多剛參加工作的新員工,總想著要儘快展現自己的才華,更恨不得馬上就一鳴驚人。他們不屑於做那些瑣碎的事,更不願意做那些與自身工作成績不搭邊的“傻”事。
可是,從公司和老闆的角度怎麼看呢?他們的期望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年輕人一定要有最基本的素質,這是今後一切工作的基礎。
有了良好的素質,工作上出成績是早晚的,而如果不具備最基本的素質,即使出了點成績,可能也只是暫時的。而這些基本素質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責任、忠誠、敬業……難怪有位企業集團的老總說:“在我們集團,沒有管理,只有責任。”
對於責任,不存在傻和聰明的問題,一個員工只有真正擔負起責任,他才能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華,才能在工作中完全發揮出自己的才華。
郭士納在加入IBM公司之前,IBM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財務狀況非常糟糕、虧損嚴重、人心浮動。
董事會經研究決定,從外面聘請高手解決IBM的難題。經過獵頭公司的推薦,最後選中了諮詢顧問出身、曾經在大型公司擔任過總裁、現已賦閒在家的郭士納。
獵頭公司的高層官員和IBM的高階董事都分別找到了郭士納,希望他能夠出任IBM的CEO。由於郭士納在此之前沒有接觸過任何計算機或同類公司的經營管理,而且透過與朋友的交流,他了解到IBM目前的處境非常艱難,一位朋友也勸他:“IBM現在就是一頭即將倒下去的大象,你千萬別為此毀了自己的一世英名”。於是郭士納考慮再三,覺得自己實在沒有管理計算機類公司的經驗,就拒絕了這份邀請。
後來,IBM創始人之一的小沃爾森也與郭士納進行了當面的交流,表露出了邀請他加入IBM的強烈願望,可郭士納還是覺得把握不大而婉言謝絕了。
郭士納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可是有一天,他被邀請參加了美國總統克林頓的私人宴會。在宴會進行的過程中,克林頓來到郭士納的身邊,問起了IBM邀請他出山的事。當郭士納表示自己已經拒絕的時候,克林頓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IBM是美國的IBM,代表著美國,IBM需要你,希望你能夠重新考慮!”
郭士納被這句話激起了內心深處的責任感,於是他將個人可能的成敗得失拋到了腦後,憑著一腔振興美國工業巨頭的責任感,他接過了IBM董事會送來的委任書。
做別人不願做的事(2)
由此可見,那些成就大事業者,都是勇於承擔責任,從而抓住了機會的人,他們最大地實現了自我價值。
下面是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上大學時的故事,那時他常被人叫“最傻的人”。
新學期開學的時候,德國哥丁根大學醫學院的亨利教授迎來了他的新學生。從他們的成績中,亨利教授隱約感覺到這屆學生中將來應該能出現傑出人物。
開學後的一天,亨利教授突然把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論文手稿全部搬到教室裡,分給每個學生,讓每人都重新抄寫一遍,而且要求他們務必要工整和仔細。
但是,當學生們翻開亨利教授的論文手稿時,發現這些手稿已經非常工整了。因此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根本沒有重新抄寫一遍的必要,他們都說做這種沒有價值而又枯燥無聊的工作是在浪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用這些時間,還不如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搞研究。
他們的結論是,傻子才會坐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