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關鍵是,人們終於看到,老百姓過去基本只有工資這條單一渠道分享經濟發展的好處,現在是透過民營化改革、放開資產升值這條分享經濟增長好處的渠道的時候了,這是從根本上解放民間消費的改革;另外,許多朋友也認識到,國有制經濟必然靠投資、靠出口驅動增長,而如果要依賴國內居民消費驅動增長,就必須先把資產產權民營化,因為資產的國有從根本上抑制居民消費。看到體制的這些影響後,民營化改革只是時機的選擇了。
呼喚13億百姓的國民權益基金(1)
本篇來源:2008年12月14日搜狐部落格訪談,記者葉筱靜。
根據官方資料的計算,現在國有土地總價值差不多是50萬億元人民幣,央企加上地方國有企業大概有11萬多家,資產價值約29萬億。這些價值79萬億的國有資產財富,能不能落實到每個中國公民的身上?
問:在當前“國富民窮”的情況下,您提出了對國有資產進行民營化改革的建議,請您談一下具體的思考和想法是什麼樣的。
陳志武:主要的原因是過去30年,特別是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主要是靠投資帶動,靠出口市場,而不是靠國內的消費需求增長。當然,我知道過去十幾年不管是學界還是政府決策層,都有非常強的意願去改變這種模式,減少中國經濟對出口市場的依賴度,減少對投資的依賴度。但實際效果有限,反而是對投資、對出口的依賴度增加了。
任何一個經濟都不可能永久地靠投資、靠建更多的基礎設施、靠建更多的製造工廠,來最終改變老百姓的生活。當基礎建設投資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果老百姓的收入沒辦法上漲的話,最後,這麼多的生產能力,這麼多的運輸網路,往哪裡運東西?給誰運東西?生產這麼多東西,特別在出口市場需求嚴重下滑的時候,如果國內的老百姓消費沒辦法跟上來的話,最後生產那麼多東西會出現嚴重浪費,這實際上給經濟危機埋下了伏筆。
問:從這些問題看,您覺得國有資產民營化是一種解決的方案嗎?
陳志武:過去50年土地等很多生產資料都被國家壟斷了。在國有制之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在過去30年總體較成功,事實上也加快了中國的工業化和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但是,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也知道原來透過國有制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代價很大,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代價就是老百姓收入增長慢,老百姓消費需求沒辦法跟上來。
說到底道理很簡單,本來在一個私有制國家,像美國、日本或者是巴西,對於一般的老百姓來說,他們的主要收入包括兩方面:第一方面是勞動收入跟著GDP的上升而上升;第二個渠道,就是透過財產性的收入和資產的升值讓老百姓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他們有兩個途徑分享經濟增長的好處。
但是,在中國,在國有制之下,第二個讓老百姓分享經濟增長好處的渠道基本上都被卡住了、堵死了。因為這些生產資料,土地以及國有企業的產權都是屬於國家的,而不是直接在老百姓的名字之下擁有。財富屬於國家,其增值被掌握在了國家手裡,沒有返回到民間,沒有對民間的消費發揮作用。
根據一些官方資料作出的計算,現在國有土地總價值差不多是50萬億元人民幣,而央企加上地方國有企業大概有11萬多家,這11萬多家國有企業總的資產價值差不多是29萬億。也就是說把土地價值50萬億再加上剩下的國有企業資產29萬億的話,總共有79萬億的國有資產財富。分到13億人身上的話,差不多每個人有6萬的國有資產財富。原來我們的理念是全民所有制,其實79萬億是全中國人民所擁有的,但現在的全民所有制所有者其實是虛的,不實的,所以這6萬塊錢並沒有給任何老百姓家庭和個人帶來任何消費需求,沒有對人們的“財富感”產生任何作用。
問:這個現象是不是就是您所說的“國富民窮”的現象?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呼喚13億百姓的國民權益基金(2)
陳志武:國有制是造成“國富民窮”局面的很重要的制度基礎,產生這種局面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受制約的財政稅收。如果政府想增強民間消費的話,現在應該做的是把國有資產透過“國民權益基金”的方式具體分到13億中國公民的手裡。這樣把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從“虛”落實到每個中國公民的身上,透過這種民營化的改革讓老百姓以後不僅只有勞動收入,而且還可以有一些財產性收入。這些財產性收入主要是透過未來的國民權益基金股份的升值還有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