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效應,阻礙國內居民消費的增長,不利於經濟模式從投資驅動到消費驅動的轉型。因此,工業化了的社會里,國有經濟的比重必須降低,其邊界應該變窄,否則,會阻礙進一步的發展。
問:金融、石油、國防等行業的民營化還會牽涉國家安全和產油國戰略的問題,但不進行民營化又難以提高效率,這個矛盾怎麼解決?
陳志武:金融、石油、國防等行業掌握在私人手裡會危及國家安全,我看不出來。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這些行業由國有企業壟斷反而更不安全。拿石油業的情況來看,因為壟斷的日子太好過,相關企業根本沒有動力進行技術創新,也沒有動力尋找替代能源,從長遠講,這使未來的國計民生更不安全了。在人類歷史上,懶惰、不思進取所造成的損失遠大於任何的有形損失,只不過人們看不到而已。
在工程機械行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都是民有、民營企業,這些企業的所有者都是私人,他們有威脅國家安全嗎?反倒是他們這些企業的不斷創新,使中國工程機械業的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勢不可擋。
在美國,國防這樣和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產業,也完全掌握在私人企業手中。美國的國防採購,從戰鬥機到愛國者導彈,都是由政府向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私人企業採購的,甚至在伊拉克打仗時,都有私人保安公司承包許多本來由軍隊做的戰務。沒聽說過這些企業有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情況。私人企業在利益驅動下,效率更高,更好管理,這一點哪個行業都是如此。 。。
走出產權改革的誤區(5)
二
項經濟指標增速放緩,大家都擔心經濟出問題。但事實上,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雖然達不到兩位數,但預計仍在8%以上,這仍然是很高的增長,但為什麼大家這麼緊張呢?這是因為老百姓感受到的GDP增長和實際的問:最近,中國經濟出現了一些令人擔心的變化。在此背景之下,推進民營化改革有何意義和迫切性?
陳志武:近期,中國經濟出現了產能過剩、出口偏緊等不利情況,多第Ⅱ篇國富民窮之憂 GDP增長是兩回事,後者到了老百姓那裡是要打折的,老百姓沒辦法同等程度上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
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生產性增長,過分依賴工業、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大部分社會財富掌握在國家手裡,民眾沒有多少資產性收入,主要或說完全靠工資生活。在國有制之下,民間不擁有太多資產,老百姓的資產性收入缺乏,其消費需求當然被壓制,經濟再增長也產生不出太多的財富效應,這是一種畸形的資源配置結構。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生產已經不是問題,但造出來的東西由誰來買,這才是增長的瓶頸所在。以前中國造的東西賣給別的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但近期由於次貸危機等原因導致外部訂單減少,內需不足的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而且即便沒有次貸危機,由於世界大多數人已經用上了中國商品,以後要大幅擴充套件會很難。所以,中國經濟從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已經迫在眉睫,而要實現這種轉變,就必須改變目前的所有制結構,把國有經濟中屬於每個人的那部分產權分給個人,讓大家同等程度地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
問:今年(2008年)以來,您多次提到了民營化的重要性。那麼在操作層面,在如何將國有資產民營化的具體做法上,您有何設想?
陳志武:我設想的是人均一份的改革模式,公平、透明,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絕權錢交易。具體做法是:由150家左右的央企組成國家層面的國民權益基金,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各自成立基於當地國企產權的國民權益基金,包括各轄區的國有資產。這樣全國就有32個國民權益基金同時存在。然後,給全體國民每人同等份額的國民權益券,由國民自願決定願花多少價錢,去購買哪個國民權益基金的股份。當然,可能或有很多人選擇買全國、廣東、上海等發達地區的公民權益基金股份,那麼這些地方國民權益基金的股價就會上漲。這樣就會形成競爭的局面,價格低的國民權益基金就會想方設法提高經營水平和效益。
2006年底,國有企業淨資產總值約13萬億元,人均大概一萬元,如果按目前GDP的增速10%計,每人每年就有財產性收益1 000元,一個三口之家就會增加3 000元左右的現金流,這對拉動內需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問:到目前為止,人們對您設想的反應如何?您認為自己的設想有無可能變成現實?
陳志武:反應很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