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香港人。
這裡所謂香港人,是有著一個杜撰的特殊定義的,這是指一種由十八世紀之中國摻雜了二十世紀的歐美的思想社會的混血兒,也正是中國社會的本質的產物:
()免費TXT小說下載
因此我們不必為張先生在文藝界的出現而詫異,該詫異的是她的技巧,緊緊流蘇的話
人人都以為這《傾城之戀》說的就是我所有的親戚朋友們看見了我都帶著會心的微笑。好像到了在這裡原原本本發現了我的秘密
其實剛巧那時候在香港結婚的,我想也不止我一個人,而且我們結婚就是結婚了,哪兒有小說裡那些哆哆嗦嗦,不清不楚的事情?根本兩個人背地裡說的話,第三個人怎麼會曉得?而且認識我的人應該知道。我哪裡有流蘇那樣的口才?她那些俏皮話我哪裡說得上來?
柳原的話
我太太看了《傾城之戀》,非常生氣,因為人家都說是描寫她,她也就說是描寫她我說何苦呢,自找著生氣,怎麼見得就是編排你減向來是不看小說的,後來也把《傾城之戀》仔仔細細看了一遍。不相干一一怎麼會是我們呢?~一就算是吧,不也很羅曼蒂克,很好的麼?反正沒有關係:隨便吧!
張愛玲的盛名之累“
猶己九十年代初,柯靈存一次關於張愛玲的漫談中向筆者透露,抗戰勝利後,張愛玲的《傳奇》增訂重印,他在自己主編的上海《文匯報》副刊上發表了一篇小文字以推介,沒想到遭到左得可愛的人十的嚴厲批評,使他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此事壓在他心頭多年,半個多世紀過去,舊事重提,仍不勝感慨。現在又是十年過去。柯靈先生也墓木已拱。這篇小文到底。哼了些什麼使得某些人大為不滿?很值得探究。原來此文題為《張愛玲與(傳奇)》,署名甲文,發表於一九四六年十月日《文匯報文化街》,不妨再做一一次文抄公:
期爾重來萬首翹,不來寧止一心焦?傳奇本是重增訂,金鳳君當著意描。(張有《描金鳳》小說,至今尚未殺青)對白傾城有絕戀,流言往復倘能銷!文章已讓他人好,且捧夫人俺的嬌。
從這首七律中,我們又得知張愛玲曾有創作小說《描金鳳》的汁劃,可惜最終未能完成付梓,否則在張愛玲留下的文學遺產中又多一部膾炙人口的佳作了。
張愛玲的風氣
在抗戰勝利後的上海文壇,張愛玲沉寂了將近二年,一九四七年上海公演她的第一部電影《不情》,標誌著她重返文壇。同年十二月,她的第二部電影《太太萬歲》公演。筆者不久前發現了兩種不同版本的《太太萬歲》上演特刊,兩種特刊都刊登了後來引起爭議的張愛玲的《(太太萬歲)題記》和署名東方蠛蛛的《張愛玲的風氣》。東方啜揀是李君維的筆名,他著有短篇小說集《紳淑女圖》,被歸入張派作家之列,近年來頗受文學史家的關注。當年與董樂山一起拜訪張愛玲的。友人即這位李君維。《張愛玲的風氣》太重要了,在筆者看來,其意義決不下於迅雨的:名篇《論張愛玲的小說》,可算四十年代評論張愛玲最美的收穫之一。《張愛玲的風氣》深刻地指出。
我們讀她的小說散文,一如讀奧斯加王爾德的劇本小說,連帶嚮往了她的風氣。這個風氣不是革命家力挽狂瀾於既倒的魄力所造成的,因為它不是驚心動魄,轟轟烈一烈地來的,叫人想也來不及想地隨了潮流去吶喊:它的風暴是一股港流,在你的生活裡漸漸地流著,流著,流過了手心掌成了一酌溫暖的泉水,而你手掌裡一直感到它的濡溼。也許這緩緩的泉流,有一天把大岩石也磨平了。從這樣想去,我有點了解張愛玲所說:我喜歡素樸。可是我只能從描寫現代人的機智與裝飾中去襯出人生的素樸的底子這句話了。
她的小說集子《傳奇》在百新書店出售就顯得有些尷尬,它擠在張恨水《似水流年》的旁邊好像不大合適,擠到《家》、《春》、《秋》一起然更合不到一起。正如熱鬧的宴會里,來了個不速之客,主人把他介紹到這邊一堆人來也話不投機,介紹到那堆人去也格格不入,可是仔細端詳一下,他與二堆人都很熟悉,卻都那樣冷漠。去年有人盜印她的《傳奇》,她到警察局去控訴,某晚報稱她為海派女作家,看上去我老是不順眼。後來想想大概這個記者先生也想不出什麼頭銜加給張愛玲,而一個新聞主角又非東京玫瑰、影后之夫,加上一個注目的別號不可,遂只好也只好稱之海派女作家了。
我是個不懂文藝理論的人,可是我總感到新文藝作家像個老處男,太多潔癖了。有了這些潔癖,叫人處處受了拘束,於是再回頭看張愛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