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一般看過《傾城之戀》的人,都認為第二幕範柳原與自流蘇調情的場面包括演出與對白)最好。而我更看好的是末一場,範柳原與白流蘇毫無顧忌地擁抱著作長吻,在他們的周遭是動亂的一群,他們作著驚詫的誹笑,而擁抱著的一對卻是眼角里都沒有容留他們一絲一毫。予鄙夷人者以更深刻的鄙夷,這意味是清楚的。如果認為這擁吻的場面是噱頭,是生意眼,那恐怕是錯會了劇作者底意思的。
這晚,我和《教師萬歲》的導演者桑弧先生坐在一起,他也不否認《傾城之戀》藝價值 只要是懂得情測之美的觀眾,我想都會對《傾城之戀》砭甓賞之聲的、
觀《傾城之戀》柳雨生
張愛玲先生把她由小說改編的《傾城之戀》在舞臺上演出了。她送了我十七夜場的戲票。可是,我因為急於快睹,十六夜先偕友人石小姐同往一觀。觀後自己認為滿意的地方很多,現在略微抒寫一二。
全戲的第一三兩幕,就是在A流蘇的家裡,我最喜歡。開場即有幽咽低啞的,不斷的胡琴聲音。旁人在忙著打牌,流蘇卻一個人陰黯黯的在扎鞋底子。然而最引人注意的並不是旁人。羅蘭在這裡的表情,屈卑,高傲,嘆息,像壓在冰塊底下的熱火,都流露得很真切。像愛玲先生在她的《羅蘭觀感》中所提到的,羅蘭在這幕裡的成就是無比的。她是這幕戲的魂靈。
以香港為背景的幾幕幾場,我就覺得都微有缺憾。到過淺水灣、淺水灣飯店、香港,以及看過原著的人,都想像那飯店並不是這個樣子。即以傢俱裝潢來說,也缺乏一種寬厚的瑰麗之感(這是現狀下物質條件缺乏的關係罷)。流蘇在這些場裡,俱不太自然,不是失之於過板,就是熱情流露得太多。太奔湃。羅蘭所體驗到的或者可以是如此,我想流蘇並非是如此。今天。我又冒著寒冷把原著仔細的咀嚼一過的。
或者,小說的情節繁,曲折多,劇本卻沒有怎樣斟酌到它的時間的進度速率。
()好看的txt電子書
舒適的國語,怕是比不得飾他的對手的羅蘭。如舒適念出的枉擔虛名的枉字,其音同汪,未免觸刺。羅蘭的北平話相當的好了。但是因為兩個人說焉搭話的關係,也不能夠不義從而汪之 這是替範柳原包涵過了。於此叮見女主角的聰明。
炎二柳原,以及飭捌啄的舒適,這兒不擬多說什麼只有點,劇本所表現矗;來的他,人並不夠壞,然也不算好,這是很尷尬的:小說裡的柳啄是大起大落的,舞臺:面的,像是有點兒失魂落魄 這是情節進行太快; 二)簿臺表現手法不應與小說悉同的關係,改編的難易大約是要看這種地方的,
印度公主出現時!了諧角,老英國人更是退居第五流的位置,都失掉了其原有的重要性這是義耍顧全原著故事的情宵,義怕舞臺沒有迴旋的餘地,臺之則兩傷 至於公主,第四幕時的演比以前諸場要好
全嬸i的臺詞並不怎樣的語青化 姻羅蘭第一幕:口就說:離了婚六七年。再回去奔喪,不要叫人笑掉牙齒,牙齒兩字,雖然忠實於原著,更忠實於文字的瀆荷,但並不忠交於真實的語舀一其餘等而下之的例子,俯拾即是這個戲。我以為是該有像石揮他們!《大馬戲團》墨所表觀的那麼痛快、真切的(語的,可惜事實上並沒有聽到,偶然穿插的兩旬廣東話,也並不太地方化,徒使觀眾們茫然若失 如洗身,地方化時更盅說沖涼,就是在冬天。也未嘗不可以適I罷我是廣東人,困為改綿作者是香港通,所以斗膽的貢獻一點小意見
特別提醒觀眾不要忘記是一二月八日那天的是一隻頹日曆。可惜太厚,當面撒掉幾張+像是正月帝玎八
沒有,沒有別的意見了,上面所述也非是什麼了不起的意見,+我離題了!在戲院中我買了一本特刊,:面有我的一篇文字《如果(傾城之戀排戲》,是足夠表現我對於這戲的傾倒的,這個意思到現在也沒有什麼改變 新戲不少。這戲無疑的仍舊不失為~+1:L四網至四五年間的一好戲重頭的,生動的,有血肉的哀豔故事。
這是個四幕多場的喜劇。假如它是悲劇就更好了,更合乎上海人一窩蜂的脾胃了。然而以我在臺下所看到的而論,上海人已經夠一窩蜂的了。對於這個戲,和我同去看戲的石小姐及我,也是一擁而人的輕性知識一分子。看情形,它在營業上的號召力很大。我不能夠不對上海的觀眾更客氣的多研究一下,然後
然後再發表意見。
(原栽1944年12月28日《中華日報中華副刊》)
白流蘇顯然寫得很好。範柳原軟弱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