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漢惠帝看到曹相國這副樣子,認為他是倚老賣老,瞧不起他,心裡挺不踏實。
曹參的兒子曹窋(音zhú),在皇宮裡侍候惠帝。惠帝囑咐他說:“你回家的時候,找個機會問問你父親:高祖歸了天,皇上那麼年輕,國家大事全靠相國來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這麼下去,怎麼能夠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親怎麼說。”
曹窋趁假期回家去的時候,就照惠帝的話一五一十跟曹參說了。
曹參一聽,就上火了,他罵著說:“你這種毛孩子懂得個什麼,國家大事也輪到你來嚕囌。”說著,竟叫僕人拿板子來,把曹窋打了一頓。
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責打,非常委屈,回宮的時候當然向漢惠帝訴說了。漢惠帝也感到很不高興。
第二天,曹參上朝的時候,惠帝就對他說:“曹窋跟你說的話,是我叫他說的,你打他幹什麼?”
曹參向惠帝請了罪,接著說:“請問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個更英明?”
漢惠帝說:“那還用說,我怎麼能比得上高皇帝。”
曹參說:“我跟蕭相國比較,哪一個能幹?”
漢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說:“好像不如蕭相國。”
曹參說:“陛下說的話都對。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蕭相國。高皇帝和蕭相國平定了天下,又給我們制訂了一套規章。我們只要按照他們的規定照著辦,不要失職就是了。”
漢惠帝這才有點明白過來。
曹參用他的黃老學說,做了三年相國。由於那時候正在長期戰爭的動亂之後,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辦法沒有給百姓增加更多的負擔。因此,當時有人編了歌謠稱讚蕭何和曹參。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蕭規曹隨”。
周勃奪軍
漢惠帝沒有兒子,呂太后從外面找了一個嬰兒冒充是惠帝生的,立為太子。公元前188年,惠帝一死,由這個嬰兒接替皇位,呂太后就名正言順地臨朝執政。
呂太后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要立呂家的人為王,問問大臣們可不可以。
右丞相王陵是直筒子,說:“高皇帝宰白馬立下盟約,不是姓劉的不應該封王。”
呂太后聽了挺不高興,又問左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
陳平、周勃說:“高祖平定天下,分封自己的子弟為王,這當然是對的;現在太后臨朝,封自己的子弟為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呂太后才高興地點點頭。
散朝以後,王陵批評陳平和周勃說:“當初在先帝跟前宣誓的時候,你們不是都在場嗎?現在你們違背了誓言,怎麼對得起先帝?”
陳平和周勃說:“您彆著急。當面在朝廷上和太后爭論,我們比不上您;將來保全劉家天下,您可比不上我們了。”
打這以後,呂太后就陸續把她的內侄、侄孫,像呂臺、呂產、呂祿、呂嘉、呂通等一個個都封了王,還讓他們掌握了軍權。整個朝廷大權幾乎全落在呂家的手裡了。
呂后一家奪了劉家的權,大臣中不服氣的人不少,只是大多數人敢怒而不敢說罷了。
漢高祖有個孫兒劉章,封號叫朱虛侯,他的妻子是呂祿的女兒。有一次,呂太后舉行宴會,指定劉章進行監督。劉章對太后說:“我是將門的後代,請允許我按軍法來監督酒宴。”呂太后答應了。
劉章瞧見大夥兒喝酒喝得熱鬧。他提出要給呂太后唱個《耕田歌》助助興,呂太后說:“你就唱吧!”
劉章放開嗓子唱了起來:
深耕穊(音jì)種,立苗欲疏;
非其種者,鋤而去之。
(這首歌的意思是:田要耕得深,苗要栽得疏;不是好種子,就把它鋤掉。)
呂太后聽了,很不痛快。
不一會,有個呂家子弟喝醉了酒,不告而別。劉章追了上去,藉口他違犯宴會規矩,把他殺了。劉章回來向太后報告的時候,左右大臣嚇得什麼似的。呂太后因為已經允許他按軍法辦事,也拿他沒有辦法。
呂太后臨朝的第八年,得了重病。臨死前封趙王呂產為相國,統領北軍;呂祿為上將軍,率領南軍,並且叮囑他們說:“現在呂氏掌權,大臣們都不服。我死了以後,你們一定要帶領軍隊保衛宮廷,不要出去送殯,免得被人暗算。”
呂太后死後,兵權都在呂產、呂祿手裡。他們想發動叛亂,但是一時不敢動手。
劉章從妻子那裡知道了呂家的陰謀,就派人去告訴他哥哥齊王劉襄,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