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前言
設想一下:你剛剛大學畢業,住在合租的公寓裡,開著破爛不堪的二手車。你的全部希望就是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薪水可以付得起房租。就在這個時候,“天上掉餡餅,又剛好砸在了你嘴上”—你被微軟僱用了。 微軟在我的腦海裡魂牽夢繞了14年之久。能夠進入微軟完全出於偶然,而留在那裡是因為這樣的經歷如同冒險——難以置信、艱苦卓絕、挫折伴隨著難以抑制的激動。能夠留在那裡,現在想想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1983年我剛剛加入微軟的時候,沒有跡象表明微軟將成為未來的王者,其領先地位也尚未確立。然而,那時的微軟卻已經獨具魅力。 我們的經理常跟我們講,微軟最重要的資產是它的員工。的確是這樣,因為微軟的產品不是由自動化流水線製造出來的,而是源於公司員工的頭腦,透過無數次會議反覆論證、長年累月的辛苦勞動之後誕生的。作為公司的一份子,我們這些員工時時刻刻地改變著微軟,這些年來,正是我們的改變,促使微軟從一個臺階躍上另一個臺階。 要想充分了解微軟,你就要了解那些能夠真正代表公司的人。多年以前,微軟還和小作坊相差無幾,需要為了生存而奮鬥,那時我們就是公司的核心。我們處在食物鏈中間,不高也不低。本書中介紹了我們來自何方、在微軟的酸甜苦辣和職業發展。透過這些點點滴滴,給你展現了一個我們眼中的生動的微軟。 “荏苒歲月悠悠去,滄海桑田緩緩來”,微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軟體帝國,而我們的職業生涯也進入了新的階段。微軟帶給我那樣狂野和美好的經歷,我不由得想以此書作為紀念。很多公司外的人無數次地寫過我們,然而這一次,我們第一次親口講述自己的故事。 我給以前的同事發電子郵件,問他們是否願意參與本書的創作。作為切入點,我列出了10個話題。如果感興趣的話,讀者可以在附錄裡查詢我所提出的具體問題。我想讓讀者瞭解的是:我們當初如何進入微軟,微軟的企業文化、管理方式及激勵機制等留給我們的印象,我們在微軟從事過的工作,一些有關微軟的軼事,我們對於微軟和整個軟體行業的看法,以及我們現在的情況。對了,差點忘了,還有就是有關我們對金錢的看法和金錢對我們生活所起的作用。 文中有一些縮略語,例如“reorg”這樣的詞語你會看到很多,它是“重組(reorganization)”的縮寫。縮寫在微軟是家常便飯。同樣,姓名也都只採用第一個字。你將會看到“史蒂夫(Steve)”與“比爾(Bill)”,他們分別是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和比爾·蓋茨(Bill Gates),他們是舉足輕重的管理者,在本書中將會反覆提及。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有關故事的背景,可以去查詢附錄裡的時間表,在那裡你可以看到更多的公司歷史和一些資料。 本書的作者隊伍是由6位女士和13位男士構成的,這並非微軟員工實際的性別比例。據我回憶,微軟的男女比例通常為4比1(這是相當完美的比例)。在這19人中,有8名程式設計師、7名中層管理人員,另外4人從事其他工作。 微軟的僱員經常會被問及兩個問題:“你認識比爾·蓋茨嗎?”和“你是個百萬富翁嗎?”有關比爾的故事,以及史蒂夫的傳聞都層出不窮,但是這本書並不是關於這些大人物的。這是一本關於那些在一個公司裡以超常的速度從一無所有到聲名遠揚的人的,是講述對每個普通人而言都有巨###價值的個人成功歷程的。 書中的章節在很多方面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章節短小精悍,有的則洋洋灑灑、侃侃而談;有的章節是平靜的敘述,而有的是一系列簡要的觀察。總的來說,它們都反映了這些作者所展現出來的生活:他們有相似的追求和活力,儘管他們在具體觀點上不盡相同。一些章節還揭示了作者自己工作以外的生活。當你遊弋於字裡行間時,會發現書中有些觀點和其他觀點是相互牴觸的,這是因為人們的工作內容不同,所處的團隊不同,或者在不同的階段服務於公司。但是儘管偶有牴觸,和諧的旋律在書中還是主流。 我們正處在這樣一種新現象中:員工優先認股權的授予使秘書和收發室的工作人員都能分享公司的財富。我們同時還處在這樣一種轉變中:我們不再遵循公司朝九晚五的作息制度,而開始適應軟體行業殫精竭慮的工作文化。因為人人都是企業主,即使秘書和收發室的工作人員,也都必須賣力地幹活,就像公司是他們自己的一樣。 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加入公司的那個時候,個人電腦還是鳳毛麟角,但是微軟卻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吸引力。當時微軟是一個上輩人幾乎都不懂的行業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