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1/4 頁)
藉著樹木的掩護,站在山坡上遠觀的兩個人,望著她唏噓感嘆。
一個語含輕笑,“此時的葉姑娘當真明媚耀眼!”
“的確耀眼。”另一個語氣中驕傲失落各半。
“葉姑娘乃真絕色也!”
“的確真絕色。”
……
分魚工作也在忙碌而緊張地進行著,未免有人渾水摸魚,反覆領取,將所有的魚都集中在土坯房前,大人孩子分開排成兩隊,按順序發領。
分魚的都是村裡有臉面的人,記性好,人頭熟,不用記錄,誰領過誰沒領過看一眼就知道;也不用過秤,用手掂量一下就知道輕重。
碰上大魚每人分得兩條,碰上小魚每人分三條或者四條。多點少點大家也都不計較。
分到魚的人陸續散去,最後剩下幾百斤,葉知秋留下一部分,剩下的作為福利。分給罐頭工坊的人和剛才幫忙做事的人。
分完魚,還有一項十分繁重的工作,挖塘泥。
挖泥的都是方才撈魚的壯漢,只不過將手裡的傢伙換成了鐵鍬、鉤子、鐵畚箕之類的東西;在岸上接應和運泥的,仍然是那群小夥子。
下面的人將塘泥挖起來,裝進木桶或者畚箕之中,送到岸上;岸上的人或挑或抬,運到附近的菜棚之中。
十座蔬菜大棚已經完全建好了,每一個佔地一畝有餘。坐北朝南,北面是兩米多高的牆體。牆壁厚達三米,外層磚石,裡層夯土,保暖又透氣。
棚架用鋼管和竹木交插捆綁,牢固結實。負重力強;鑑於油綃的特性,採取雙層覆膜,保暖性比單層更強,也可以加大溫度調節的範圍;最外面加蓋可隨時卷放的草簾。
兩側棚頭都接有一間磚石房,另開一處高頂門,便於車馬進出。每一座菜棚後面都設有鍋爐房,煙霧兩用:下面是地暖煙道;上面有十根參差排布的鋼管。經過牆體迂迴通到內部,用於噴灑水蒸汽,調節溼度和溫度。
其中一座菜棚之中,苗圃縱橫,培育了十幾種蔬菜幼苗,只等其他菜棚施完塘泥基肥。便進行分棚移栽。
人多力量大,臨近傍晚,九座菜棚便全部施肥完畢,隨著施灑已經被悉數翻壓入土,稍加平整就可以栽種了。
池塘關閘注水。撈出來的水草和幼魚被重新投放進去。經過漫長的冬天之後,又會重新煥發生機。
葉知秋到各個菜棚巡查了一遍,見沒什麼問題,便沿著曲折的小路,往家中走來。
繞過池塘,只見三座磚瓦房並排而立。右面那一座跟成家一般大小的房子,是鳳康新建的“別莊”。除了多出一排倒座門房之外,裡裡外外的結構幾乎一模一樣。
左邊那座房子稍小一些,只有四間正房,未建廂房,是楊順一家的新居。
三家的外觀整齊劃一,都是半面磚牆,半面籬笆。前院通透相連,後院圍牆之間開有角門,便於互相走動。當然,這走動裡面不包括楊家和鳳家之間的走動。
事實上,鳳家那道角門是不對外開放的,只有葉知秋是例外。
這會兒正是晚飯的時間,三家的煙囪朝一個方向飄著青煙,空氣之中瀰漫著濃郁的飯菜香味。山林蕭瑟,夕陽昏黃,卻是別樣安詳溫馨。
有鄰居的感覺真好!
走到土路的盡頭,一眼就看見坡下立著一個人。面容峻秀,眉目狹長,正唇角含笑地望著她。
一身銀灰色夾袍,繫帶綰冠,背手而立,襯得身形高大挺拔。陽光從他身後投射過來,將他的身影拉得長長的,靜靜地迎接她的腳步。
她不忍踩踏,有意繞開他的影子,從側面走到他跟前,明知故問地道:“你怎麼出來了?”
“你太忙了,我這個閒人想早一點見到你,只能出來迎接了。”鳳康半開玩笑半埋怨地說著,把她冰涼的手合在掌心裡,輕輕地揉搓。
指尖傳來的溫度,讓葉知秋心中蕩起圈圈漣漪。雖然每天都會獨處一半個時辰,可不知道怎的,此時此刻,她分外貪戀兩個人的時光。
“我們去散散步吧。”她提議道。
有情人大概都是心意相通的,鳳康也不想這麼快回去,跟沈長浩之流混在一起。
兩人並肩挽手,信步徐行。染著點點寒意的晚風撲打著面頰,乾枯的野草在腳下發出窸窸窣窣的碎響,林間遠處傳來或短促或婉轉悠長的鳥鳴。
主要是走,偶爾聊上那麼一兩句,沒有什麼主題,信口拈來,說完相視一笑便了了。
說起學堂的時候,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