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艘幌攏�悠鵠匆簿褪鞘�辶�蜃值難�印A跤衿衷詰緇襖鍰�秸飧鑾榭鮃院螅�擔�晃侍猓�綣�偌由弦恍├賢計��Φ筆嗆懿淮淼囊槐臼欏S謔牽�矣種匭擄顏廡┪惱灤6┮幌攏���幌攏�魅芬幌攏�⒆鮃恍┍匾�母�摹�
或許關於某些流亡在哈爾濱的猶太人的資訊,已經含在本書當中的那些文章當中了,但是,在這篇《後記》裡,我還要扼要地說明一下:
我之所以稱哈爾濱是“流亡者的城市”,理由是,哈爾濱在這之前並不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正像我在這本書中的某些文章中所描寫的那樣,它只是一個小漁村,或者曬網場,只是少數民族像鄂倫春、達斡爾、赫哲人經常光顧的地方。儘管中東鐵路透過這裡的時候,哈爾濱香坊那個地方已經有來自於山東等地的本國流亡者居住了,但是,哈爾濱仍然不具備一座“城市”的規模。哈爾濱的確是一座由鐵路催生並繁榮起來的新興城市。
哈爾濱後來之所以被稱之為城市,有兩股力量是不能忽視的,一股就是來自於長城那邊的那些為了躲避戰亂、躲避自然災荒的本國流亡者,另一股就是同樣為了躲避“兩次世界大戰”戰亂的、揹負著不同國籍的、被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當時,剛剛到哈爾濱來謀生的猶太人,對自己的猶太身份是加以掩蓋的,因為,他們總是有很大的不安、很大的擔心,儘管哈爾濱很安全,絕少排猶活動,但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在他們的經驗當中,都認為不暴露自己的猶太人背景更安全些。所以那些生活在哈爾濱的自稱是俄國人、德國人、波蘭人等等的外國人,其實就是猶太人,或者具有猶太血統的人。在他們當中,只有少數人勇於直面自己的猶太身份。這樣,就給外人造成了一種錯覺,認為哈爾濱的猶太人數量並不是很多(僅兩萬多人)。其實,在哈爾濱所有的外國流亡者當中,至少有七成以上是猶太人或具有猶太血統的人。由於當年外國流亡者佔哈爾濱全市人口的51%,所以,我稱之為“哈爾濱——猶太人生命的驛站”。
後記 託哈爾濱的福,託猶太人的福(2)
話說到這兒,你突然會覺得,哈爾濱作為一座包容的、寬容的、曾經容納與善待大量猶太人的“流亡者的城市”,的確應當有一本專門描述猶太人生活的文學書籍,而不僅僅是一些老照片和畫冊。因為,對一些年輕人或者其他城市的人而言,他們很難透過畫冊中的老照片猜想出當年流亡到哈爾濱的猶太人的生活狀況、情感方式和靈魂深處的痛苦。
作為這座城市的一員,在我念小學的時候,就和這些揹負不同國籍的猶太人有過自然的、廣泛的接觸,而且一直到他們離開這個國家。是的,我對他們有很深的感情,我瞭解他們的生活,他們從事的職業,甚至包括他們的宗教,還有他們的婚喪嫁娶,以及他們當中的某些個人的命運,等等。現在想,如果沒有這樣一段自然的、平常的經歷,今天出這樣一本書顯然是困難的,而且是不真實的。
要知道,我是一個親歷者。
對此,我感到了一種責任。因為我的職業是作家,寫作是我的天職,我把這件事寫出來,也算是完成了對歷史的一次回望,完成了當年生活在這座城市的父輩們和猶太人們的那樣一種生活的回顧。也許,書中的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是常態的,是自然的,你感覺不到它的一點特殊之處。但是,我相信,無論是我的父輩,還是那些已經移居到國外去的猶太人,當他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一定會引起他們強烈的情感震動。我之所以這樣自信地說,是因為過去我的許多描寫哈爾濱老房子、老故事的文章就曾出我意料地引起了一些早年當事者的強烈反應。而且,一些年輕的後來者也對此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為哈爾濱這座城市有那樣的一段不平凡的歷史,那樣一段豐厚的情感經歷而感到自豪。
我想,這大約就是本書的價值所在了。毋庸諱言,在哈爾濱,恐怕只有我可以寫出這樣的一本書。我想,這就是作家的宿命。
在這本書的結集過程當中,始終得到一些好朋友的慷慨支援。這裡我要點到幾個人,首先我要感謝的是,我的朋友李述笑先生,他是一個研究猶太問題的專家,他不僅無私且無償地向我提供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照片,供我使用,而且我透過對他的一些著作的閱讀,還弄清了一些困擾我的歷史上關於猶太人的某些問題的來龍去脈。當然,我看到的這方面的書和文章也不僅限於他一個人的著作,可以說,大部分關於猶太人研究的書,對匡正我的一些混亂的認識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還有幸參加了一些關於猶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