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亞的雅浦島。那裡的人們直接把當地的巨石當作貨幣,而這些巨石最大的直徑有四米。他們不是把這些巨石搬來搬去,而是佔山為王,石頭被不同的人們所“擁有”,好像地皮一樣。如果需要進行交易,他們就將巨石進行轉讓,告訴對方:這塊石頭是你的了!等於就把錢付了。
當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成為貨幣;如果我們指天上的星星是貨幣,只怕還沒過多久,交易雙方就都糊塗了。經過總結,各地使用貨幣的人們,發現其最基本的特性有四個:作為交換媒介使用便利、可以簡單用來衡量價值、貨幣本身能夠保值、貨幣可以流動。
首先,這個東西要能夠作為交換媒介,可以直接被換來換去,因此攜帶便利幾乎是必需條件。雅浦島是因為地方小,所以可將巨石用來做貨幣;如果中國也如此,那麼就麻煩了。在上海交易後我告訴你,我把四川的巨石給你了,那麼恐怕在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年代,你還沒見到我給你的“巨石幣”,就因舟車勞頓而一病不起了。
其次,這個東西要能夠用來衡量價值,在算術不發達的年代,這也就意味著容易數。因此,在早期要求人們用重量作為單位就不現實,因為沒有秤,很難評估這東西究竟是否多一厘還是少一毫。但用數量作為單位就方便得很,幾塊巨石,一目瞭然。後來人們發展了,重量也可以是單位。到了現在,只要上面寫個數字就行。
再次,這個東西應該能夠保值,也就是能夠用來儲存財富。這說明,貨幣應該能儲存一段時間,這樣我們才能將財富存放,以後再花,不然如果我們的貨幣是鮮花,那麼消費就必須是當機立斷,掙了就要花,不然就不見了,非常不實用。
最後,這個東西必須可以流動,這樣你收到貨幣後,可以用它去換自己想要的東西;貨幣之所以能產生,本質其實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能流動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大家都接受這種交易工具,比如雅浦島人都承認巨石的價格;第二種是這個東西本身就有實用價值,所以大家就算不接受這種交易工具,也會承認其實用價值。比如在很多地方的監獄裡,香菸就作為貨幣之用,可以用來購買各種東西,因為就算沒人承認其為貨幣,菸民們也可享用。
因此,任何一種可以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準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成為貨幣。
當然,除了這四大項以外,最優質的貨幣還應該具備其他幾個相對次要的特性。比如貨幣應該有多種單位,不能只有大票。假設人民幣只有一百元,那麼坐公交車也會變得十分昂貴。雅浦島的巨石就有這個缺陷,於是聰明的雅浦人划船去了別的島,搬運小石頭回來;其中最小的直徑有3�5厘米,當做零花錢使用。
另外,貨幣還應該能夠被驗證,如假包換,不然就會發生“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所揭示的現象。這個現象是為了紀念16世紀的英國金融家托馬斯·格雷欣而命名的。作為英國當時的鑄幣局長,格雷欣告訴我們,劣幣會驅逐良幣,把良幣擠出流通。比如在古代的中國,政府管理貨幣不利,他們發行的分量十足的銅錢和私人鑄造的“私錢”同時在市場流通,但私錢要輕很多。這時如果兩個都能同樣花,你如果手頭有政府的通寶和私錢,你會花出哪一個?你計算一下,肯定願意花私錢,把通寶留下來,因為它成色更好,留下來會保值。如果沒人管,通寶很快就會退出流通,因為大家都不傻,花出去流通的都是私錢。
到了現代,政府都希望透過貨幣政策(下文有詳述)來調節經濟,因此貨幣還需要能夠被批次生產。這就是為什麼現代社會無法使用巨石;雅浦人雖然能從別的島嶼帶些石頭回來,但數量太少,而且又麻煩,因此無法宏觀調控。現代經濟體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政府需要能夠廉價大批次生產的物品作為貨幣流通,所以現在大家才會用紙幣。
但是,貨幣又不能滿街都是;如果用石子做貨幣,那麼政府還是無法調控,因為你隨手撿起石子花銷就是了。如此一來,物價肯定會高得不得了,因為石子太多了,滿街都是。因此,貨幣必須有一個門檻或有一定的稀缺性,這樣才不致造成物價飛漲,貨幣貶值。在過去,我們用貴重金屬做貨幣就是這個道理,主要是利用其稀缺性帶來的價值。雅浦人的石頭也是如此;除了本地的巨石以外,雅浦人要想搬運石頭回來,必須前往極其遙遠的島嶼,而那裡住著保護家園,禁止外流石頭的土著。因此石頭不是那麼好弄來,是稀缺的資源。除了稀缺性以外,政府也可設立門檻,壟斷髮行貨幣,人為造成稀缺性,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