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中,下堂求去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悖理行為,事夫要“專心正色,耳無淫聲,目不斜視” 。在《曲從》篇中,教導婦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來順受,一切以謙順為主,凡事應多加忍耐,以至於曲意順從的地步。在《和叔妹》篇中,說明與丈夫兄弟姐妹相處之道,端在事事識大體、明大義,即使是受氣蒙冤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萬萬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間的和睦氣氛。
由此,可以斷定班昭不是教育家,而是一個深受封建禮教戕害的靈魂。她不光自己沉醉其中,還把以後兩千年來的中國女子統統拉下水。以至於後來的幾千年裡,中國女子們沒有獨立人格,從精神到肉體都變得畸形,最終成為男人們掌中玩物。可以說,班昭不僅對封建禮教躬身實踐,還積極參加對女性的奴化教育,最終把個國家搞得跟修道院一樣。《女誡》一書,更是成為是中國女子的行為準則,也就是從那一天起,中國女子腦袋上的緊箍咒就算牢牢地戴上了。此後市場上相繼出現了很多跟風圖書,如《女史箴》、《女則》、《女孝經》、《女論語》、《內訓》、《閨範》、《女學》,但都再也達不到《女誡》這樣的高度了。
班昭既然能寫出一本婦女的“人生指南”,那麼她自己的婚姻生活應該是完美和諧的吧?可惜不是。深知處世之道的班昭的人生充滿了悲劇色彩,她將一生的幸福都無償獻給了兩位哥哥。十四歲那年,班昭的大哥班固因為私下撰寫史書《漢書》為皇家囚禁。班昭為保全哥哥就上書皇后,要求解禁,得到皇后應允。解禁後班固的身體越來越差,擔心自己死後《漢書》半途而廢,就要班昭在他的兩個弟子當中,挑一個做老公以共同完成修史重任。班固這招也夠自私的,為了自己的事業拿親妹子的幸福做賭注,這樣的哥哥確實有點問題。
為了完成哥哥的心願,班昭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班固有兩個學生,大弟子馬續是個老實巴交的悶葫蘆,適合做丈夫;二弟子曹壽,才高八斗,為人精明,但有點不太靠譜。兄妹倆反覆談論,為了順利完成修史大業,班昭最終嫁給了曹壽。一朵鮮花終於插到了牛糞上。為什麼說是牛糞呢?到了後來,曹壽為了攀龍附鳳,擅自入宮獻辭,終至惹禍上身,被迫成了供皇后玩弄的面首。從此班昭開始守活寡,鬱郁終生。而那個曾經落選的馬續,一直單戀班昭,為協助班昭完成修史大業竟終身不娶。甚至在班昭入宮後,自行宮刑,一直陪伴班昭,完成《漢書》。
班昭的二哥班超,一生出入西域沙場。我們現在常用的兩個成語“投筆從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發明的。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年近古稀的班超感覺來日無多,萌生了回老家的念頭。他派兒子班勇到洛陽,帶奏章給皇帝,希望能准予返鄉終老。無奈朝廷音訊全無,一耽擱就是三年。班昭對年事已高卻仍客居異鄉的二哥,不禁心生憐憫。就代兄上奏章給對皇帝:“與兄同年代的人物多已凋零,而我二哥仍在沙場效命。現在他年已七十,衰老多病,頭髮全白,眼、耳都已不靈光,還手拄著柺杖行走。雖想盡全力報效國家,但對一個衰弱老人而言,他又能做什麼呢?”班昭說得合情合理,漢和帝覽奏,也為之戚然動容。特別是文中的最後兩句,引用周文王徐靈臺,“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師田子方,見君棄其老馬,以為少盡其力,老而棄之,非仁也,於是收而養之”。兩則故事明諷暗示,漢和帝覺得愧對老臣,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班超。班昭以其文采感動皇帝,助兄達成落葉歸根心願,傳為佳話。
班昭的作品多以賦頌為主,後人收集共計文稿十六篇。說到最高成就,當首推《漢書》。然而班昭是個詩人,我們還是要從其詩歌作品上來評價她。目前從《昭明文選》和《藝文類聚》諸書裡面,還可以找到班昭的詩賦作品《東征賦》、《大雀賦》、《蟬賦》等的片段文字。其中《東征賦》最為有名,這首詩是班昭隨其子到陳留時所作,其辭稱:“先君行止,則有作兮。雖其不敏,敢不法兮。”這表明班昭的《東征賦》是效法其父班彪的《北征賦》而作。雖然是模仿之作,但《東征賦》的感情描寫更為細膩,手法也更為高超。雖然後人更多記住的是班昭替兄寫書的事蹟,但也別忘了她還有個詩人身份。
詩人班昭和史學家班昭相比,前者的身份更具有親和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透過品讀班昭的詩作,我們可以瞭解到,一位幾十年如一日埋頭鑽研歷史的老學究,並非傳說中那般刻板木訥、了無生趣。我們看到的是她日常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也會涉及柴米油鹽,也會為子女的教育大傷腦筋。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