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才生效。這兩方印鑑非同小可,它是皇權的象徵。在皇權為正統的思想左右的時代,咸豐遺詔和這兩方“上方印鑑”,足可以在短期內保證兩宮的權力,事實上,八大臣對皇權的凱覷雖有所表現,但在兩宮的嚴詞批駁下,還是相當收斂的,從八大臣的所作所為來看,似乎還不足以讓這對寡母鋌而走險。
大家都知道“辛酉政變”是兩宮聯合恭親王共同發起,經此一役,兩宮垂簾,恭親王從被排除在顧命八大臣之外,轉而升格為議政王,可以說他們三人都因本次冒險而獲取了相當的收益,但細分之下則大不相同,母后皇太后慈安,雖貴為後宮之首,但此人沒有什麼權力慾,也沒有執政的能力,對於她來說,坐在簾子後頭,陪皇帝上朝,純屬受罪,因此慈安參與政變,對於她唯一合理的解釋是不希望皇權旁落於外姓之手,但很顯然,不管是八大臣掌權,還是同治帝親政,她其實都可以安心做他的太后,個人利益不會有任何的差別,畢竟同治不是她生的。因此,我認為,慈安發動政變的動機並不強烈。也就是說,慈安最終參與政變,站在慈禧的一邊,最大的可能是被慈禧裹挾。
再來分析另外兩人,西太后並無實權,而其聯合的恭親王根本被排除在顧命八大臣之外,也無實權,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聯手去對陣軍政大權獨攬的八個政界老油條,勝算不是高不高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的問題。可他二人為何還是義無反顧呢?
首先來看恭親王奕訢,此人是道光的六阿哥,文韜武略各方面,都要勝過後來繼位的四阿哥奕裕��簿褪竅譚帷>菟擔�詰攔庋≡竇壇腥聳保�蛭�叭�靄⒏繚繽觶�灝⒏綣�壇鋈ィ�淥�⒏縋炅涮�。�虼酥荒茉譫仍}和奕訢之間選擇,而各方面均遜於弟弟的四阿哥,依照老師杜受田之計,“藏拙示仁”,“藏拙示孝”,最終獲得了皇位。在咸豐死之前,罷免了奕訢軍機大臣的職務,並且將這個最親的弟弟(咸豐是被奕訢生母靜貴妃養大的,因此視靜貴妃有如生母)排除在了顧命大臣之外,說明他始終對自己這個能幹的弟弟懷有戒心。而他的這種安排,必將引起奕訢的反感,並將矛頭指向八大臣,因此依靠兩宮皇太后的法理權力,除掉八大臣,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力,可以成為奕訢參與政變的理由。
接著,我們來看慈禧,她除了擁有和慈安相同的理由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她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歷史經驗告訴慈禧,這種輔命大臣的形式,最終的結果就是架空皇帝,因此我更願意相信,是發自內心的母愛,使得只有二十六歲的慈禧說服了慈安,聯合了奕訢,與八大臣殊死一搏。很顯然,如果成功,則皇權在握,兒子可以坐穩江山,如果失敗,也不過是自己身首異處,兒子的傀儡皇帝還是做的來的,也就是說,從同治帝的角度考慮,發動政變有百利而無一害。
政變的中間環節雖然很有些驚險,但慈禧集團是幸運的,她們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收益,在這一過程中,慈禧和奕訢都表現出了過人的膽識,令人欽佩。
有人會說了,你杜撰歷史,慈禧老佛爺如果真是為兒子爭權的話,又怎麼會一直讓同治當著傀儡,事無鉅細都由自己負責呢?這分明是慈禧權力慾膨脹嘛。其實,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就會認為我的判斷是有道理的,你是家裡的獨子,你家裡有一個很大的產業,當你小的時候,你們家的產業不得由父母做主啊?等你大了後,不得扶上馬送一程啊?總之,全面接班只是時間問題,大家根本不用懷疑你早晚會繼承這份家業,不是嗎?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懷疑慈禧發動政變是為了兒子呢?
其實,慈禧真是個很可憐的人,二十六歲守寡,三十九歲喪子,自己又要獨臂撐起搖搖欲墜的大清江山,實在是需要超出常人的堅強性格的。
有人認為奕訢和慈禧之間有私情,才會甘冒風險,竭力幫助孤兒寡母。目前我難以找到相關證據證明這一說法,但如果我是編劇的話,我絕對會把這段不倫之戀濃墨重彩的著色一番,太有戲劇性了,奕訢在和四哥爭皇位失敗後的鬱悶中,結識了年輕貌美、潑辣幹練的葉赫那拉。杏貞,正當兩人熱戀之時,杏貞卻被選入宮中,奕訢於是利用親王的身份,經常去後宮與只是貴人,根本難以見到皇帝的杏貞幽會,並令杏貞懷孕,情急之下,杏貞設計得到咸豐一夜寵幸,於是名正言順的生下了後來的同治皇帝,這才有了後面奕訢和慈禧不懼風險,聯手做掉八大臣的英勇表現,哈哈,這個故事編的太合乎邏輯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章 窩囊廢皇帝和他的爹
1908年11月的某一天,深秋的季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