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出的“民貴君輕”思想的開明統治者,雖然這場變法只歷百日即告失敗,而光緒不得不以囚徒的身份走完生命中的最後十年,但就衝這句話,就值得後人為之拘上一捧熱淚。。
在他任內的34年間,他經歷了太多的恥辱性的失敗,強大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寄託了他太多的理想和抱負的戊戌變法,只維持了百日,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都是在他任上籤訂,最為可悲的是,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深宮之中,唯一給予了他男人尊嚴的珍妃,在他最為彷徨的時候,給予了他溫存與激勵的珍妃,被人害死,身為一國之君,他竟然不能做出任何的反抗,這又是怎樣的痛苦,
金井一葉墜,
淒涼瑤殿旁。
殘枝未零落,
映日有輝光。
溝水空流恨,
霓裳與斷腸。
何如澤畔草,
猶得宿鴛鴦。
從下面這首詩裡,我們或許能夠感受到光緒的悲涼。
對於光緒皇帝,最為悲慘的事情還在於他的死,2008年11月2日,在用法醫學的手法歷時5年研究之後,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在北京舉行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會,正式宣佈其死於急性砒霜中毒,光緒被“躲貓貓”了,一段糾纏了100年的光緒死因之謎,就此破解。然而除了證明他的倒黴,早已於事無補了。
一個已經被囚禁了十年的假皇帝,他活著還能給誰帶來不快和禍患呢,而這個不快和禍患,竟然要逼這個人非要殺掉這個可憐的人嗎?可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就不用懷疑了,我們可以肯定,光緒的存在,必然對某人或某些人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最起碼是某人或某些人認為,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才逼的他們痛下殺手,那麼這個人可能是誰呢?
其實,光緒皇帝是被誰謀害的,對於之後中國的百年走勢並不重要,本人又不是偵探,對於百年前這宗宮廷謀殺案,實在是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破解,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好事者多,猜想和結論也多,大家可以當熱鬧看,本人圖個省事,在此帶過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章 統治中國半個世紀的女人
1908年末,慈禧已經走到了她生命的盡頭,她這一生,得到了人間最大的富貴,登上了權利的巔峰,然而這又是一個無限坎坷的一生,世人多看到她的狡詐與殘忍,而我卻要給予這個風光無限,出品了諸如“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這些“千古名句”的老佛爺寄予一定的同情和肯定。
慈禧二十六歲時,咸豐就駕崩了,大家只看到她統治中國48年的風光,卻少有人去想一個守寡半個世紀女人的艱辛,不光如此,還有那麼多好事者依靠著捕風捉影來的那些蛛絲馬跡,來證明慈禧*後宮,什麼叫*後宮?一個風華正茂的美麗少婦,一個工於心計的智慧女人,一個大權獨攬的強悍太后,扯些風花雪月的事情難道不正常嗎,我就扯了,怎麼地?
別誤會啊,我沒證據證明她扯了還是沒扯,也不想去證明,我只知道用這些風花雪月的事來證明慈禧無恥的人才是真正的無恥。
我們需要關心的是,這麼一個風姿卓越的皇太后,在她二十六歲,剛剛死了夫君的情況下,竟然可以身臨險地而不亂,在紛繁複雜的局勢糾葛中,找到了可以信賴的同盟軍——恭親王奕忻,果斷的發動了“辛酉政變”,快刀斬亂麻的將“顧命八大臣”一舉拿下,從此確立了“兩宮垂簾”的政治格局。
有些學者們把“辛酉政變”政變的原因歸結為慈禧爭權,因為慈禧意欲垂簾,而八大臣不允,因此決心除掉八大臣,我認為這種想法殊為可笑,很顯然腦子進水了。人家顧命八大臣,上有先皇遺詔,確立了他們合法的勤王地位,下有文武百官支援,控制著所有的軍政要職,一個剛剛從貴妃升格為太后的二十六歲的少婦,怎麼可能為了權力,去雞蛋碰石頭呢?除非有人證明那天慈禧的腦袋剛剛讓驢踢了。
還有些學者認為,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權力慾膨脹,想趁兩宮皇太后和幼子皇帝孤兒寡母之際,攫取皇權,兩宮奮起反擊,促成此政變,這種說法比較靠譜,但仍然不全面,因為咸豐在安排後事時,極為精巧,賜給皇后一方“御賞”印;賜給小皇帝一方“同道堂”印,此印由懿貴妃掌管。並申明,凡諭旨,起首處蓋“御賞”印,即印起;結尾處蓋“同道堂”印,即印訖。只有蓋了這兩方印鑑,諭旨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