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窗外明明是白花花的太陽,但置身在這部冷颼颼的車內,眼前竟然暗無天日。原來這位司機在後座玻璃貼了黑到近乎不透明的隔熱紙。
貼這麼黑的隔熱紙不是違法的嗎?莫非他別有居心?我很猶豫,是不是該馬上付車錢下車算了?
司機是個一臉嚴肅的中年人,車開得很猛很快,如果我提出要馬上下車的要求,他會不會……
我的心裡七上八下時,他開口同我說話:“最近生意不好做,一整個早上,才載到你一個客人,真不知道是怎麼搞的。我的眼睛很尖,每次有客人要攔車,我都趕快搶著衝過去,但客人總是寧願坐下一部車,尤其是小姐,都不肯坐我的車……現在臺北市的計程車實在太多了,生意不好做!”
搞清楚問題出在哪裡
聽他這麼說,我鬆了一口氣,原來他還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裡。我說:“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車窗的隔熱紙實在太黑了?女生會覺得不太安全。”
“這是沒辦法的啊!我每天跑車跑很久,中午常在車裡睡午覺,陽光那麼大,曬得很不舒服,女人不是也怕曬太陽嗎?”他理直氣壯地說。
女人是怕曬太陽,但更怕遇上歹徒啊!既然他堅持自己是對的,我也沒有再“批評指教”下去。何況他把車開得那麼快,我再和司機辯論,不是增添了自己的危險嗎?
還有一次到一家老咖啡館和朋友談事情。我們一邊聊,服務生和店長之類的人也在一邊大聲聊天,說是經濟不景氣,生意不好做,客人都不上門,可能是門的方位弄錯了,應該找個風水師來看一看。這時,隔壁那“唯二”有人的桌子,有位小姐希望他們給杯開水。服務生竟然大聲對她說:“小姐,我們不供應開水,可不可以點杯果汁?”
小姐說,她要吃藥,就是要開水。難道店裡都沒水嗎?
“當然有,可是我們老闆規定,不能夠供應客人開水。”
就為了一杯水,雙方鬧得很僵,那桌客人付了賬,揚言再也不會來服務這麼差的店。服務生轉過身來對我們說:“規定就是規定,客人也要講道理啊!我也沒有辦法。”我們沒有搭腔,雖然我們沒受到惡劣待遇(因為我們沒要水),但朋友和我都發誓,再也不要來了。
真正的改運妙方
很多人遇上了接二連三的倒黴事,常責怪外在的環境或時運不濟,越抱怨越看不到問題。
看起來很簡單的道理,竟都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有“自覺能力”是多麼不容易啊!
有自覺能力的人,在遇到考驗時,會先估量情況,想想自己到底有沒有問題,不會先把問題推出去。雖然,把錯推給別人或運氣總是比較容易的。
有自覺能力的人,也不會在碰到倒黴事時,先給自己扛上千斤重的罪惡感,並不想做任何的改善措施。罪惡感比責任感沉重,卻沒有半點用處。
自覺是不和環境對抗,也不和自己對抗,冷靜觀察事情原本的模樣。不但能夠幫助自己,也是真正的改運妙方。
買魚送快樂
讓工作變成一種遊戲,你會開始熱愛它。
工作的尊嚴和人的自尊一樣,只能在笑聲中尋獲。
西雅圖有個很特殊的魚市場叫做Pike(帕克),他們特殊的賣魚及批發處理魚貨的方式,曾被無數的電視臺報道過,也使它成為遊客如織的觀光點。
不同於一般魚市場埋頭苦幹的沉默與沉重,這個西雅圖魚市的魚商,創造了一種像遊戲般的工作方式,不但娛樂自己,也娛樂客人。
在這裡,你看不到臉色沉重的人,他們總像面帶笑容、合作無間的棒球隊,大家身手不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地傳遞,大家互相唱和:
“啊!五條鱈魚飛往明尼蘇達去了!”
“八隻螃蟹飛去堪薩斯!”
練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媲美馬戲團團員。
創造樂在工作的好心情
這種工作的氣氛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魚販一起用餐,感染樂在工作的好心情。
有不少無力於提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跑到這裡來找魚販,問他們:
“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可以這麼快樂?”魚販們也習慣幫這些上班族當心理諮詢師。
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即使怕魚腥味的人,都很容易在熱情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
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