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全的人格,沒有人格的完整性,那麼我們利用自身優點的能力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在上一章中,裡克所從事的銷售無疑是他擅長的領域。但是,人格的不完整、不健全卻拖累了他。我們需要天賦,但是如果沒有健全的人格,我們的天賦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你可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設計師,但是如果沒有人願意跟你交流,或者你不能按時地完成計劃書,那麼你的設計就只能丟進垃圾桶裡。不管你的天賦有多高,你都必須要能夠“交付成果”。因此,讓我們來看看這種“能夠交付成果”、“能夠滿足現實的要求”或者“能夠成為健全之人”的人格。
第3章 修煉健全的人格(3)
能夠在現實世界中交付成果的人格
完整性是什麼?關於完整性有很多的定義,也可以從很多的角度來探討。我決不是認為我的定義是“唯一正確的”一個。我想做的是找出那些我認為對人的效力影響最大的人格要素,把它們放到一個模式當中,從而幫助大家審視自身並實現成長。我可以向你保證,有很多其他的關於健全人格的模式都不錯。我的這個模式想要達到的目的是讓大家看到那些對結果有影響的、最離散的人格方面。這些年來,我與領導者的合作大多發生於他們在工作任務或者人際關係方面的結果出現嚴重問題的時候。正如我們在布拉德和裡克的案例中看到的,他們倆的互動結果出現了問題。
在這裡我想做的是找出這些人格要素,確定它們各自不同、彼此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結成一體的功能。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既專注於我們性格的特定方面,同時也專注於我們性格的整體,讓各個方面協調配合。這正是可以帶來成果和效力的東西,也就是說,當我們能夠對成長的具體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並協調好各個方面時,我們就能實現成果和效力。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人格方面都是什麼:
1。真誠地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這讓我們贏得信任);
2。追求事實和真理的能力(這讓我們認清並面對現實);
3。注重結果和完成的能力(這讓我們實現目標、利潤或使命);
4。接受並應對消極因素的能力(這讓我們結束、解決或者改變問題);
5。追求成長的能力(這讓我們不斷提高);
6。實現超越的能力(這讓我們開闊眼界、認清自我)。
如果人們能夠在這些方面做好,令人滿意的航跡就幾乎是必然的。他們的天賦就能在現實世界中得到發揮,化為有意義的真實成果。那些與他們共事以及為他們工作的人,也會因為與他們相處而變得更好。同樣,如果我們在這些方面做得不夠好,那我們在工作任務以及人際關係兩方面的結果就都會受到影響。我們會在航跡中看到這種影響。
討論至此,你可能很難完全理解我說的這些意味著什麼。但即便只是粗粗一看,你也能明白為什麼把“健全的人格”視為“所有方面的整合”是關鍵,為什麼當我們的人格不完整,當這些方面中的一個或多個有缺欠、不完美或者無法利用時,我們就會陷入困境。
比方說,有一個人具備優秀的第四種品質,也就是面對並解決消極現實的能力。她會是一個優秀的問題解決者。但是,讓我們假定她缺乏第五種品質,不太傾向於追求成長。她最終會是一個“養路工”:可以修補破損的地方或解決問題,但不能把現有的優勢發揚光大或者向新的領域擴充套件。過不了多久,她就會進入發展的平臺期。我們知道進入平臺期的企業、組織或者個人會怎樣:他們通常已經在退步了,只是這種跡象尚未被大家察覺罷了。如果不是在成長,他們往往就是在衰退。平臺期往往就是衰退期的開始。
或者,就像我在前面暗示的,假如一個人雖然擅長與別人建立聯絡、信任別人,但是他在追求事實和真理上存在弱點,對特定現實的認識存在盲點,那麼他最終會結交不該結交的人,或者是在錯誤的情況下與別人建立錯誤的聯絡。他不會發現自己錯在哪裡。這會對他的決策、聯盟以及應對問題的能力產生實際的影響,最終會影響到他的成果。對於這種現象,通俗的說法是“他太輕信了”。但是,這是因為他沒能把人格的其他部分融合到信任當中去,因此他的信任能力是不完整、有缺陷的。
第3章 修煉健全的人格(4)
人格缺乏一體化的例項還有很多,但是此時只要說這些機能領域的一體化或不完全會對個人和職業的實際成果產生重大影響就足夠了。原因在於一體化的對立面就是區隔化。這就是說,自我的一部分可能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