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先征服滿蒙。是將“滿”“蒙”並稱。政治家和歷史家也總是將“偽滿(洲國)”與“偽蒙(疆政府)”並稱。德王就是“偽蒙”的最高統治者。偽滿和偽蒙他們都是出賣國家民族利益、投靠日本侵略者的偽政權。不同的是溥儀是日本一手扶植起來的由舊皇帝而變的新皇帝,德王是自己成王后再投靠日本的一方之王。溥儀稱“帝”,滿洲稱“國”,而偽蒙政府蔣介石只承認其“自治”而勾掉了“高度”字樣,日本則只稱其是“政府”甚至“軍政府”,未同意其建立“蒙古國”之要求,故而一個稱“帝”,一個稱“王”。偽滿地域也包括整個內蒙古及東北、華北、西北即我們今天講的“三北”之七八個省的部分地區,領域不斷擴大。溥儀是一個毫無實權的地地道道的傀儡。德王雖也唯日寇之馬首是瞻,但他是一個集軍權、政權於一身的實權人物,一個專權、弄權的高手,且比溥儀的政治生命多苟延殘喘了幾個年頭。從實際作用講,德王是遠遠超於溥儀的。
這個從一個旗(相當於內地的縣)的小王爺而逐步攀升為統治內蒙古許多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晉北地區的“蒙古王”,確實有其充滿傳奇色彩的諸多過人之處。當時與其相關的最高統治者和宗教領袖及政府要員、軍隊將帥,都頗看重這個年輕氣盛的蒙古王的政治動向和作用。這些重要的歷史人物有:國民黨的蔣介石、何應欽、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傅作義、張學良、胡宗南,日本天皇、大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徵四郎,末代皇帝溥儀,大漢奸汪精衛,美國駐中國大使司徒雷登等一大批要員,宗教領袖班禪活佛。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一直關注著內蒙古的政局及形勢的發展,並作出過眾多決策和部署,一直在爭取他回到抗日的人民一邊來。在解放戰爭中,他西竄建立“西蒙自治政府”,彭德懷等多次派人爭取他回頭,可他就是執迷不悟。他省悟後說,歷史選擇了共產黨,我沒跟著歷史的選擇走,徹底失敗了。
德王一生從發跡到覆亡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史中一段重要的轉折。他帶有濃重悲劇色彩的一生,是整個中華民族悲劇中的一個重要縮影。窺一斑而見全豹,這一斑有著不可取代的解析意義。
有意思的是,末代皇帝、末代總統和末代王爺,他們三人所走的道路殊異,遭遇各別,卻同時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前在同一片國土上同時生活了半個世紀左右,並作為重要的歷史人物相互間還有過或疏或密的交往。尤其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從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在新中國這片嶄新的國土上獲得了新生或重新展示了生命的意義,又相逢在天安門前,這才是史所未見,只有在中國這塊神秘的國土上才可能出現的奇事。這是驚人的巧合,還是歷史之必然?答案重要,但也許瞭解這段驚心動魄、撲朔迷離的歷史,從而領悟本書拾遺補缺之深刻含蘊,才更為重要。
1雪落長河老王爺辭世 霧冷高天新世子承襲(1)
在寒冷的冬日,人們害怕的那一場雪一夜間落滿了蒼茫的原野。雪落在寧靜之夜,哀傷和悲泣也像雪一樣覆蓋了草原,塞滿了錫林郭勒凍結的河流。寒凝大地,悲風馬嘶。許多蒙古包的門被悲泣聲撞開了,把第一聲的道好變成了哀告:贊王爺歸天了……
老贊王歸天了,他拋下的是受著寒風冰雪蹂躪的牛羊和草原,他在病榻上聽著日寇鐵蹄在草原那邊的奔踏聲離開了封地和鄉親父老。
他走了,錫林郭勒盟失去了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盟長,蘇尼特右旗失去了一個扎薩克多羅杜稜郡王。這時他的兒子 —— 德穆楚克棟魯普尚小。
老贊王的名字叫那木吉勒旺楚克,自稱是成吉思汗第三十世孫,他的兒子就是三十一世傳人了。老贊王現在沿襲的還是中國封建帝王的世襲制,父親死了必須是兒子繼位。這是中國封建帝制沿襲了上千年的陳腐舊俗了。
蒙古的元王朝原原本本繼承了唐宋以來的封建帝制,到他這裡沒有絲毫的改變。清王朝雖然基本還是世襲制,但對蒙古八旗改世襲為委任制了。蒙古八旗將王爺的襲位制改為總管制,土默特旗雖不屬於蒙古八旗,可它也是總管制了,只有內外蒙古( 當時外蒙古還未獨立 )的四十八家蒙古王爺旗還沿襲依舊。蒙古八旗雖是全國的九牛一毛,但它的改制總還是一種進步。
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統三歲就襲承了皇位,老贊王死時兒子也才六歲。三歲的小兒可以當皇帝,六歲的小兒也可以當王爺。這雖然荒唐,卻是事實,見證了歷史的弊端。
且說那木吉勒旺楚克,他當蘇尼特右旗的王爺是在世襲制下繼位的,可他當盟長可是選舉加任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