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晨鐘出版社 1971年9月
《良夜星光》
短篇小說 爾雅出版社 1983年9月
《十二金釵》
短篇小說 大地出版社 1987年3月
《粉墨登場》
戲曲故事和人物訪問 文建會 1990年4月
《覓知音》
散文 爾雅出版社 1994年3月
《我帶你遊山玩水》
散文 九歌出版社 2004年10月
康芸薇,民國25年(1936年)生,河南博愛人。曾在魚市場擔任文書工作,現已退休。康芸薇在南京讀小學讀到三年級,1949年,隨奶奶、叔叔來臺灣。康芸薇與父母親從此長期分離。
上初中時,教康芸薇國文的是女作家王潔心(她的父親是老作家王平陵)。康芸薇的作文經常得甲。1960年,康芸薇二十四歲,她開始向“中央日報”副刊投稿,當時主編薛心鎔,連續用了她不少稿,寫了六年,康芸薇的第一本書《這樣好的星期天》,於1966年8月,由文星書店出版,十五年後,也就是1981年,大地出版社重印了這本書。
康芸薇的第二本書,書名一改再改,最初叫《兩記耳光》,晨鐘接印,改名《十八歲的愚昧》,不久又變成《良夜星光》,成為爾雅叢書。
不同的年代,先後有不同的五家出版社痴情地為她出版這兩本老書,可見康芸薇的書必有與眾不同之處。
白先勇和水晶,都特別喜歡康芸薇的作品。白先勇說,如果康芸薇有新書出版,要為她寫序。水晶則說:“好的文章,貴在沒有煙火氣。康芸薇的可貴處就在這裡。在她那行雲流水般純淨抒寫裡……像極了簡?奧斯婷。”
在焦躁的年代裡,康芸薇的作品是一股清流和暖流。她慢慢的調子,需要閱讀者有一顆安靜的心,才能欣賞她世界裡的拙趣和童趣。
棄婦吟——琦君的《橘子紅了》
遠在大學時代,我在夏濟安先生主編的《文學雜誌》上就讀到琦君的文章了,多為散文,偶爾也有一兩篇小說。後來許多年也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琦君的作品,當然,那時琦君早已是名重一時的散文家了。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閱一本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著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地點是作者魂牽夢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