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看好人民幣的升值前景,國際資本紛紛湧向中國,旨在享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豐厚利益。一時間,人民幣成為國際資本追逐的物件,人民幣地位迅速提高。雖然近期受金融海嘯影響,人民幣升值步伐明顯放緩,但人民幣幣值保持穩健卻是毋庸置疑的事,相對於美元、歐元、日元幣值大幅波動,人民幣幣值似有穩如泰山之勢。這亦表明人民幣能夠經受住金融海嘯的考驗,強勢貨幣形象正在形成。人民幣流通範圍必會進一步擴大,從而不斷為其成為世界貨幣奠定更廣泛和更堅實的基礎。
人民幣的升值就是經濟全球化的一種必須面對的機遇與挑戰。面對這種機遇與挑戰,中國的選擇只有從兩者之中擇其一:一是繳械投降;另一就是抓住機遇博取更大的勝利。所謂繳械投降就是在被動迎戰中失敗,或在喪失迎戰能力情況下作出的步步退讓;所謂抓住機遇就是給人民幣以適當的定位,確定人民幣在經濟全球化中各個階段的地位,運用目標與控制的手段,使人民幣成為一種能夠長期保持升值趨勢的高信譽度的世界貨幣,從而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市場的一個新的熱點。
人民幣的崛起,正是中國經濟悄然迅猛發展的結果。這除了反映中國經濟騰飛之外,專家還認為,北京方面希望看到人民幣成為一種戰略工具,加強中國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併成為亞洲潛在的儲備通貨。最近中國總理*也說,強勢而且穩定的人民幣對亞洲有利。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金融危機催生人民幣國際化
2009年4月8日,中國政府決定將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東莞四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此舉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征程的關鍵一步,併為今後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奠定重要基礎。
從此前半年內6 500億元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到現在的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的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圖正悄然展開。
我們知道,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於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係發展、規避匯率風險、改善貿易條件、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東莞四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是考慮到中國大陸與中國香港、澳門地區及東南亞等周邊國家貿易往來比較頻繁,用人民幣取代美元來結算,可以避免匯率的劇烈波動,有利於貿易往來。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結算貨幣……美元和歐元匯率都經歷了劇烈波動。中國企業和貿易伙伴國企業普遍希望使用幣值相對穩定的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從而規避使用美元和歐元結算的匯率風險。推行人民幣結算能夠使進出口企業實現雙贏,有利於穩定貿易需求。
事實上,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啟動,人民幣國際化征程的關鍵一步正在邁出。
一般來說,一國貨幣的國際化要經歷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三個步驟。如今,透過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可以減少周邊國家對美元結算的依賴性,從而為將來人民幣在區域內扮演投資和儲備貨幣職能打下基礎。而此前中國央行與韓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簽訂了6 50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貨幣互換協議,增加了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量以及覆蓋面,為今後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了資金支援。如表1…1所示。
所謂“貨幣互換”,是指兩筆金額相同、期限相同、計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貨幣不同的債務資金之間的調換。
從中國央行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來看,表面上是央行間對等的貨幣相互拆借,但事實上多為外國央行借入人民幣用於與中國間的貿易結算、儲備之用,因為互換額度跟中國與該地區的進出口值成正比,顯然貨幣互換是為貿易結算作準備。事實上,在東亞、中亞甚至南美的發展中國家,人民幣正在隱然成為各方認可的結算貨幣甚至儲備貨幣。
此舉可在金融危機日益蔓延的非常時期對穩定地區貨幣制度、防範金融風險和減少危機擴散性效應起到積極作用。為了節省因兌換美元產生的支付成本和促進雙邊貿易發展,此前阿根廷和巴西兩國已開始使用雙方本國貨幣來代替美元結算雙邊貿易。
以一國主權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必然導致貨幣濫發現象,這正是本次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也是近30年來世界金融危機頻發的制度性根源。
21世紀以來,美聯儲為了刺激本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