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的成功就在於懂得與眾人分享。
慧聰是1991年創立的,起步投資只有14�8萬元錢,他們的分配製度是股東分紅30%,不持股的員工則分70%。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制度,慧聰在不可能做大的行業裡面做大了,成為這個行業的老大。上市後一夜之間創造了126個百萬富翁,在一般企業裡有一個、兩個、三個老闆,而在慧聰實際上有126個老闆。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正泰集團的老總南存輝。正泰集團的成長曆史就是修鞋匠南存輝不斷股權分流的歷史。在南存輝的發家史上,曾經進行過4次大規模的股權分流,從最初持股100%,到後來只持有正泰股權的28%,每一次當南存輝將自己的股權稀釋,將自己的股權拿出來,分流到別人口袋裡去的時候,都伴隨著企業的高速成長。但是南存輝覺得自己並沒有吃虧,因為蛋糕做大了,自己的相對收益雖然少了,但是絕對收益卻大大地提高了。
現在我們企業要想做強做大做久,應該借鑑晉商頂身股的先進經驗,在激勵約束機制和分配製度方面,要有革命性的根本改革。明清晉商紅紅火火達五個世紀之久,今天重溫這些先哲先師們的宏偉業績和經營之道,確實給我們莫大的震撼和啟迪。目前,我們正在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和加強企業管理,從中可以汲取豐富的營養和寶貴的經驗,從而推進目前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和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重鑄新晉商的輝煌,重鑄新華商的輝煌。
。 最好的txt下載網
鼎力相助,忍耐相讓
休慼與共,痛癢相關,互周互濟
在激烈的競爭中,晉商深感“休慼與共,痛癢相關”的重要,為了應付“操貲交接,起落不常”的局面,迫切需要互通訊息,互相支援,團結一致,共謀發展。平遙的李宏齡,先後擔任過蔚豐厚票號北京、上海、漢口等分莊經理。李宏齡著書《同舟忠告》說:“區區商號如一葉扁舟,浮沉於驚濤駭浪之中,稍一不慎傾覆隨之……必須同心以共濟。”
鼎力相助,忍耐相讓
晉商少有因“內爭”而兩敗俱傷的慘局,像前面所說的祁縣喬氏家族內,始終能團結一致,共謀“做大”。同樣,介休侯氏家族內兄弟分家後,各商號經營就有了差別,兄弟之間沒有排擠和兼併,而是過些時間“重新混合而勻撥之”,“以有餘補不足”,如此三分三合,在鄉里傳為佳話。
家族內長期能和睦相處,並不因分家或其他因素而內耗已屬不易,商號和商號之間也能同舟共濟,友好“相與”,那就更值得稱道了。太谷曹家與祁縣喬家和渠家都是明末清初崛起的鉅商。由於各自發家的“根據地”不同,喬家和渠家在蒙古市場上佔有較大的份額,在關東也辦有許多商號;曹家在關東市場上處於明顯的壟斷地位。三家的票號各發行一種叫“錢帖子”的信用券。有一年,不知為何盛傳喬家和渠家在關東發行的“錢帖子”貶值的謠言,一時擠兌成風。喬家和渠家面對被排擠出關東市場的危險,便親自上門去信譽卓著的曹家求救。
本來,這正是把“競爭對手”置於死地的天賜良機,曹家如果只表示愛莫能助,喬家和渠家就會被瘋狂的擠兌風颳出關東,曹家就可實現獨霸關東市場,這應該是曹家多少年夢寐以求的宿願。但在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與慷慨允諾、鼎力相助之間,曹家老闆選擇了後者。喬家和渠家渡過了難關,也自然不忘為曹家提供方便,這樣以來,曹家與喬家和渠家的“錢帖子”都有了良好的信譽。
晉商重視穩妥經商,不隨便建立“相與”關係,需經過了解,認為可以共事,才與之銀錢來往,否則婉言謝絕。大盛魁凡買大宗貨,合價300銀兩以下的,現銀交易,不駁價,表示厚待“相與”。但如果價高貨次,則永不再與共事。大盛魁的這種做法名聲在外,也就無人敢來騙它。大盛魁對相與商號每逢賬期予以宴請,表示厚待相與商號。
晉商一旦建立“相與”關係,則誠心竭力維護,即使無利可圖,也不中途絕交。即使一方出現變故,另一方也要伸手相助、決不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榆次常家天亨玉掌櫃王盛林在東家發生破產還債時,向其“相與”大盛魁借銀三四萬兩,讓東家將資本利潤全部抽走。天亨玉毫無資本,全賴借款支撐,改組為天亨永,照常營業,未發生倒閉,全憑了王盛林的人格信用。1929年大盛魁遇到危機時,王掌櫃派人送兩萬銀元,同事們堅決拒絕,認為此款無法歸還,王掌櫃正色道:“假如20年前沒有大盛魁的維持,天亨玉早完了,那裡還有天亨永呢?”
晉商在相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